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全文
明 / 朱瞻基   形式: 古风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0)
鉴赏

这首明代朱瞻基的《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面。首句“烟光漠漠春山紫”以烟雾缭绕的春日山色为背景,展现出淡淡的紫色,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古寺深藏万松里”点出寺庙隐匿在茂密的松林之中,增添了古朴与幽深之感。

“夕阳西坠群壑阴”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山谷间的阴影逐渐加深,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此时,“隔林蔼蔼疏钟起”,远处寺庙的钟声透过树林传来,声音稀疏而悠扬,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运用比喻,形容湘江水面平静如镜,仿佛能听到水底巨鲸的低吟,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意境。接下来,山僧晚归的场景与钟声交织,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描绘了两位过客在小桥上驻足,欣赏着眼前的瀑布,心境悠然。诗人通过“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深沉内涵的感慨,即使近在咫尺,也难以完全捕捉到那深远的乐音。

最后两句“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总结全诗,赞美了潇湘山水的宁静与空灵,以及钟声与自然环境的共鸣。结尾处“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则以秋季清晨的霜洁和丰山的想象,再次强化了诗人对这幅山水画卷的深深喜爱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朱瞻基

朱瞻基
朝代:明   生辰:1398年-1435年1月31日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
猜你喜欢

阿也黄

昨夜罗衣有异香,合欢花下侍君王。

宫监莫更传宣急,淡扫蛾眉不上黄。

(0)

甘州歌

松山壁立阵云开,野烧连天夕照回。

日落鸟飞人影绝,牛羊万点下山来。

(0)

萤火

小径流萤满,飞飞绕树枝。

夜游能秉烛,不必照相随。

(0)

半村过访不遇留诗而去仍用前韵报之

穷年辛苦习雕虫,寸管含毫感慨中。

门柳曾窥青眼客,山禽时下白头翁。

新秋月色流河漠,极浦莲房落渚宫。

莫问主人何处在,樵舟未返一溪风。

(0)

哭伯父上海令公八首·其六

花树纷然拥穗帷,尚馀手植向南枝。

雁行初陨惊鸿后,良木偏凋哭鲤时。

千里故人奔讣少,百年公论盖棺迟。

平生心事惟班管,遗传他年好倩谁。

(0)

后悯乱诗十首次仲木韵·其六

草带絺衣不悔寒,摩挲七首醉中看。

山人只爱梅花瘦,游客惟贪荔子丹。

书屋坏垣颓带雨,贫郊秋意薄如纨。

荒鸡也避监州税,槐柳天街自着官。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