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沙场边马鸣,芦笳四起助悲声。
春风不到黄花戍,朔气长悬白草城。
日落沙场边马鸣,芦笳四起助悲声。
春风不到黄花戍,朔气长悬白草城。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凄凉景象,通过“日落”、“沙场”、“马鸣”、“芦笳”、“春风”、“黄花戍”、“朔气”、“白草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
首句“日落沙场边马鸣”,以“日落”点明时间,渲染出黄昏时分的寂静与肃穆,而“马鸣”则暗示战场的紧张与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接着,“芦笳四起助悲声”,芦笳是古代边塞军中的乐器,其声音哀怨悠长,此处用来增强战场的悲凉气氛,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战士们在夕阳下发出的哀叹。
“春风不到黄花戍,朔气长悬白草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温暖的春风与寒冷的朔气、生机勃勃的黄花与荒凉的白草城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残酷。春风无法抵达的黄花戍,象征着远离家乡的战士们得不到温暖与慰藉;而白草城上永远悬挂的朔气,则象征着战争的长久与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场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远征战士们艰苦生活和英勇牺牲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