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乍到。便长条踠地,柔丝拂袅。
雾雨霏烟,无情不绾章台道。梦回十二红楼悄。
小桥外、夕阳遍照。阅行人、一树弯腰,带六朝风调。
经过春风多少。任月白天空,惊乌三绕。
谢尽繁华,长堤落叶无人扫。青蛾不是当初貌。
更对着、断肠衰草。萧疏客舍,寒蝉声渐老。
秋凉乍到。便长条踠地,柔丝拂袅。
雾雨霏烟,无情不绾章台道。梦回十二红楼悄。
小桥外、夕阳遍照。阅行人、一树弯腰,带六朝风调。
经过春风多少。任月白天空,惊乌三绕。
谢尽繁华,长堤落叶无人扫。青蛾不是当初貌。
更对着、断肠衰草。萧疏客舍,寒蝉声渐老。
这首《垂杨·秋柳》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秋日里垂柳的凄美景象。
开篇以“秋凉乍到”点明季节变换,随后以“便长条踠地,柔丝拂袅”描绘出垂柳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形象生动。接着,“雾雨霏烟,无情不绾章台道”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垂柳以情感,仿佛它在雾雨中独自站立,不愿离去,表现出一种坚韧与执着。
“梦回十二红楼悄”则将视角转向夜晚,通过“悄”字渲染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暗示垂柳在无人问津的夜晚,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接下来,“小桥外、夕阳遍照”描绘出一幅夕阳斜照下的小桥与垂柳的画面,夕阳的余晖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诗意。
“阅行人、一树弯腰,带六朝风调”则通过“弯腰”这一动作,展现了垂柳在岁月流转中的沧桑感,同时也暗示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接下来,“经过春风多少。任月白天空,惊乌三绕”进一步强调了垂柳在四季更迭中的坚韧与沉默,即使经历了无数的春风吹拂,也无怨无悔,任凭月白空旷,惊乌环绕。
最后,“谢尽繁华,长堤落叶无人扫”表达了垂柳对繁华落尽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而“青蛾不是当初貌,更对着、断肠衰草”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垂柳随着时间流逝,容颜不再,但依然坚强地面对着周围的衰败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顾太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