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出辄暮归,终年长役役。
自顾若有营,谁言了无益。
少小不如人,老大转衰僻。
昏忘复相仍,十事不一忆。
劳心非所长,但觉安坐食。
使我忍愧羞,不如学劳力。
劳力当自耕,自耕还自织。
百亩为己忧,虽忧乃易释。
旦出辄暮归,终年长役役。
自顾若有营,谁言了无益。
少小不如人,老大转衰僻。
昏忘复相仍,十事不一忆。
劳心非所长,但觉安坐食。
使我忍愧羞,不如学劳力。
劳力当自耕,自耕还自织。
百亩为己忧,虽忧乃易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的辛勤劳作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通过“旦出辄暮归,终年长役役”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夫一年四季不息的劳作生活,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永不停歇。
接着,“自顾若有营,谁言了无益。”这两句表达了农夫对自己劳作的意义的反思,他虽然辛苦耕耘,却时常感到自己的付出似乎并无明确的价值或回报,内心充满了困惑和自我怀疑。
“少小不如人,老大转衰僻。”这两句描述了农夫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体力逐渐衰退,精神状态也变得消极,与年轻时的活力大相径庭。
“昏忘复相仍,十事不一忆。”进一步揭示了农夫因长期劳作导致的记忆衰退,以及对生活的遗忘,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难以记住,这无疑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劳心非所长,但觉安坐食。”这两句点明了农夫意识到自己并不擅长劳心费神之事,而更倾向于简单的生活方式,如“安坐食”,即安心于日常的饮食起居。
最后,“使我忍愧羞,不如学劳力。劳力当自耕,自耕还自织。百亩为己忧,虽忧乃易释。”表达了农夫在面对内心挣扎后,最终选择回归朴实的劳力生活,通过亲自耕种与织布来解决生活所需,尽管生活充满忧虑,但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让他感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夫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松风吹客衣,缥缈凌绝境。
古洞不见日,篝灯入幽暝。
苍苔晕石花,奔泉弄云影。
仙游愿初遂,秋山魂未省。
我生有宿约,结屋天柱顶。
颇恨登临,浪自作、骚人愁语。
石城上、何须苦说,死袁生褚。
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
与君来、萧瑟北风寒,黄云暮。枕钟阜,湖玄武。
生此虎,真蹲踞。看四山环合,休临江渚。
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
君且住、明月为人来,潮生浦。
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
欲语还羞如有恨,方得东君一盼。
天意无情,更教微雨,香泪流丹脸。
今朝霁色,笙歌初沸庭院。
因是思入东屏,当年手植,遍桃源低岸。
失脚东来春七度,辜负芳丛无限。
问讯园丁,宁如归去,细与从头看。
东风独立,白云遮断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