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众乐亭二首·其二》
《众乐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吴中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烟波空阔岸低回,草绿花红处处堆。

一片湖光分岛溆,四边山色入楼台。

从前未有吾民乐,此地欣逢刺史来。

目断鄞江何日到,京师只得画图开。

(0)
翻译
江面烟雾弥漫,宽阔无边,岸边曲折蜿蜒,绿草鲜花繁多,如同堆积一般。
湖水波光粼粼,映照着岛屿,四周的山色倒映在楼阁之上。
以前这里的人们未曾有过这样的欢乐,现在庆幸刺史的到来。
遥望鄞江,不知何时能到达京城,只能在画中欣赏它的美丽。
注释
烟波:江面上的雾气和波纹。
空阔:辽阔无边。
岸低回:岸边弯曲起伏。
草绿花红:绿色草地和鲜艳花朵。
处处堆:到处都是。
湖光:湖面的反光。
分岛溆:划分出岛屿的水域。
山色:山的景色。
入楼台:映入楼台之中。
吾民乐:百姓的欢乐。
刺史:古代地方高级官员。
目断:远望直到看不见。
鄞江:河流名,可能指鄞州的江。
京师:首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烟波空阔岸低回”一句,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水乡画卷,烟波渺渺中,岸线蜿蜒曲折,给人以无限遐想。紧接着“草绿花红处处堆”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美好景象,让读者仿佛能嗅到花香与泥土的芬芳。

诗中的“一片湖光分岛溆,四边山色入楼台”两句,更是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湖水、岛屿、山色与楼台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这种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与人间美的双重享受。

在“从前未有吾民乐, 此地欣逢刺史来”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当前生活的满足和愉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感,仿佛通过这片土地上的欢乐,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末尾“目断鄞江何日到,京师只得画图开”则显现出诗人的游子情怀,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尽管身在远方,但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也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江南的自然风光,更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生活的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吴中复
朝代:宋

(1011—1098)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
猜你喜欢

凤凰台兽相和歌·其二

遥知把笔怯禽声,密语书来屡自惊。

若道花笺传不尽,幽情含处已分明。

(0)

吟毕闻帘外叹赏之声复云

閒宵岂虚掷,朗月岂无明?

(0)

题大庾岭

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0)

五言诗·其四

主人不相识,独坐对林泉。

莫慢愁酤酒,怀中自有钱。

(0)

九转诗·其三

转转穷微妙,重重入杳冥。

由将药砂体,却变水银形。

气合秋霜静,朱光夜落星。

自然成姹女,何虑不通灵。

(0)

金液还丹歌·其十四

婴儿漠漠不可悟,徒以劳神虚见苦。

但知会得圣人言,即是分明上天路。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