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诫是非》
《诫是非》全文
唐 / 刘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0)
注释
巧舌如簧:形容能言善辩,花言巧语。
是非:对错、纠纷。
爱憎:喜爱和厌恶的感情。
投杼:比喻母亲因子女行为改变看法。
百犬闻风:比喻众人随风而动,盲目跟从。
吠声:狗叫,比喻无根据的指责或传言。
宽和氏罪:宽恕可能的错误,如和氏璧的故事中,和氏被冤枉。
诬金:捏造虚假的指控。
不疑情:毫无疑问的态度。
畴昔:往昔,从前。
游谈者:空谈之人,指不务实的人。
六国交驰: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频繁冲突。
受烹:遭受烹煮的惩罚,比喻受到严厉的惩处。
翻译
巧言令色的人的话不要轻易相信,是非纷争往往源于爱憎情感。
即使三人向母亲告发,哪怕她像孟母那样曾一度动摇,但众多流言蜚语只会像狗群听到风声一样,只知乱吠。
在分辨真伪时,应宽容对待可能的过失,如和氏璧的误会,但对虚假指控必须毫不含糊地否定。
回想起过去那些空谈之人,六国纷争之时,他们也难免遭受牵连,受到烹煮般的残酷对待。
鉴赏

这首诗语言机智,意蕴深长,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人间的是非、爱憎以及言论的力量。开篇“巧舌如簧总莫听”,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花哨的言辞,“是非多自爱憎生”则揭示了世间是非背后的私心与偏见。

接着,诗人借用古代故事中的典故:“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这是指《战国策》中“三人成虎”的故事,说明即使谣言重复多次,也不该轻信。而后两句“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则是通过古代的辩石与考验金属的故事,强调在判断事物时需慎重,不可仓促下结论。

最后,“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诗人反思历史上那些曾经热衷于口舌之争的游士与国家,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通过这个历史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言论的责任和后果。

整首诗以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人性中的弱点,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有辨别是非的智慧,以及在表达意见时的谨慎与负责。

作者介绍

刘兼
朝代:唐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猜你喜欢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其一

蔡侯材栋梁,向来饱霜露。

十年林下思,常恐庾尘污。

(0)

养志堂诗为襄阳吴传朋通判作

我思古丈夫,出处各有意。

上焉不作名,下亦岂为利。

周旋进退间,万世作凡例。

吁嗟古人远,中夜辄三起。

老来得贤侯,气象无乃是。

少年自挺立,学问造严秘。

笔端挟风雨,麈尾揠根柢。

问之为谁欤,盛德有苗裔。

广陵之外孙,右司公之子。

内师孟母贤,外交天下士。

渐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

年来贰襄阳,岂为山水计。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

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

回头语儿孙,更酹坟前地。

我怀三十年,一饭不忘此。

惟诚通鬼神,志愿今乃遂。

儿身勉直道,无贻墓中愧。

宁为颍封人,勿作鱼梁吏。

到官辟高堂,涓洁亦明丽。

夜月进古几,春盘供早荠。

炉薰事禅寂,简物薄滋味。

起居饮食安,其乐固泄泄。

母身自教子,子养母其志。

要当并外家,十幅作图记。

大曾信知言,名堂书是事。

更哦诸人诗,千古激彫敝。

(0)

归来怨

琼株玉树非凡根,幽兰紫芝种不繁。

谁家妙质倾春色,失身逋荡依荆棘。

流苏暗绕云母屏,栖魂不稳夜魇惊。

归来泣下绣时室,漫漫此生身事毕。

(0)

偈二十四首·其三

真不掩伪,开眼瞌睡。曲不藏直,犹较些子。

鱼目明珠,都卢在汝。更拟如何,未敢相许。

(0)

偈十九首·其九

劝公一,识取心王万事毕。

六尘堆里拾得来,历劫元来未曾失。

(0)

岩畔春将老四首·其一

岩畔春将老,香风匝地生。

囊藏无底钵,高卧笑毗城。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