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十九首·其九》
《偈十九首·其九》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偈颂  押[质]韵

劝公一,识取心王万事毕。

六尘堆里拾得来,历劫元来未曾失。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守卓的《偈十九首》之九,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劝公一,识取心王万事毕”一句,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认识自己的内心,即“心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里的“心王”指的是内心的主宰,即人的意识和思想。

接下来,“六尘堆里拾得来,历劫元来未曾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六尘通常指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外在的感官刺激,它们可以比喻为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与干扰。诗中说即使在这些纷扰的环境中,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就能把握住真正的自我,这种认识不会因为经历的时间(劫)而失去。这体现了禅宗中关于“明心见性”的思想,即通过内心的觉醒和洞察,达到超越世俗、解脱烦恼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即通过内观和觉悟,实现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处。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读书寡出拈古韵事作戏谑非咏史体也得五首·其二

只借庭阶玉一枝,弈棋未了破秦师。

佩囊赌却无人赠,生怕东山再弈棋。

(0)

送黄子应蒋三水聘

春江潮汐信,摇动美人杯。

一雨芦苞水,孤烟玉镜台。

书逢关尹著,船报孝廉来。

自识游燕路,高歌首漫回。

(0)

送帅从龙邑丞擢判睢州丞先膳部公献平西夏颂于神庙得旨录送史馆·其一

混迹风流地,清心政事堂。

仙才多薄宦,家学自名郎。

副墨邀浮峤,张琴答桂阳。

南中行略遍,高步信游梁。

(0)

和黄士明少宰四首·其四咏荇

芳池碧涧同,密藻细蒲通。

深浅皆宜水,参差早入风。

镜光容展叶,带弱不胜丛。

下体如堪采,连钱冒汉宫。

(0)

书怀

万木森森巧结林,隔溪人静白云深。

行藏此日休看剑,山水频年欲破琴。

未信黄金终误世,还疑白雪解知音。

閒来一悟浮生理,底事宁论升与沈。

(0)

姑苏七夕同何文起

友生皆逆旅,是处可安身。

遇节频为客,衔杯赖故人。

狂飙迅夜发,乍雨黯天津。

此夕真何夕,休疑别泪频。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