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池碧涧同,密藻细蒲通。
深浅皆宜水,参差早入风。
镜光容展叶,带弱不胜丛。
下体如堪采,连钱冒汉宫。
芳池碧涧同,密藻细蒲通。
深浅皆宜水,参差早入风。
镜光容展叶,带弱不胜丛。
下体如堪采,连钱冒汉宫。
这首诗描绘了荇菜在清澈的池塘与碧绿的山涧中生长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芳池碧涧同”,开篇即点出荇菜生长的环境,芳美的池塘与碧绿的山涧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密藻细蒲通”,进一步描述了荇菜与周围植物的紧密相连,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条绿色通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深浅皆宜水,参差早入风”,这两句通过对比深浅不同的水域,以及荇菜随风摇曳的姿态,展现了其适应性强、随遇而安的特性,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镜光容展叶,带弱不胜丛”,将荇菜比作镜子中的倒影,生动地描绘了其叶片在水面轻轻摇摆的情景,同时又以“带弱不胜丛”表达了荇菜虽柔弱但生命力顽强的形象,如同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下体如堪采,连钱冒汉宫”,最后两句以巧妙的比喻,将荇菜的叶片比作铜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其形态,还赋予了诗意的想象空间,仿佛这些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如同宫殿中的装饰,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荇菜生长环境的描绘和对其形态特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和谐共生生态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十二街头三尺雪,骏马健行如跛鳖。
生怀故人厉半村,拂袖前行何勇决。
叠山居士强欲吟,冻笔如椎砚欲裂。
京国青衫十载交,欲言不言情哽咽。
愿君勿作绕指柔,愿君勿作在矿铁。
甘雨幽遐冤草苏,清风宇宙贪泉竭。
循良讵困圣明时,玉烛光华待调燮。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
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
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
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满兮西厢些。叫云兮、笛凄凉些。
归来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
俯视春红,浩然一笑,吐山香些。
翠禽兮弄晓,招君未至,我心伤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