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惊老眼,见此千丈松。
门如翟廷尉,人愧王沂公。
骊珠损佳惠,衰迟岂宜蒙。
三复不能已,一室生清风。
秀色惊老眼,见此千丈松。
门如翟廷尉,人愧王沂公。
骊珠损佳惠,衰迟岂宜蒙。
三复不能已,一室生清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与董叔重韵而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自谦谨慎的人格特点。
“秀色惊老眼,见此千丈松。”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林景象,其中“秀色”指的是美好的颜色,即自然界的鲜明多彩,“惊老眼”则表达了诗人被这美景所震撼,感慨于年华已逝。千丈松树高大挺拔,是对自然之力的颂扬。
“门如翟廷尊,人愧王沂公。” 这两句中,“门如翟廷尊”形容家风严谨,如同古代严肃的朝廷,显示了诗人家庭教育的严格与尊重传统。接着“人愧王沂公”,则是诗人自谦,与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王沂公相比之下感到自卑。
“骊珠损佳惠,衰迟岂宜蒙。” 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间情意的珍惜。骊珠指的是美好的馈赠,而“损”则意味着失去或减少,“衰迟”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凋零,整体意思是担忧友情随时间而削弱,不应被忽视。
“三复不能已,一室生清风。” “三复”指的是反复思考,而“不能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和人伦关系的追求不止。最后,“一室生清风”形容诗人在自己的居所中,通过内心的修养与外界的交流,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清新感受。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伦之善以及个人品德的追求和自我要求,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雨萧萧、春寒欲暮。杜鹃声转□□。
东风与汝何恩怨,强管人间去住。行且去。
漫憔悴十年,愁得身成树。青青故宇。
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不乐复何故。曾听处。
少日京华行路。青灯梦断无语。
风林飒飒鸡声乱,摇落壮心如土。今又古。
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人生几许。
且赢得刘郎,看花眼惯,懒复赋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