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佳誉久飞扬,脱迹初筵本异常。
尽道清朝隐方朔,不知白发困冯唐。
古今议论千端胜,南北风情万里长。
乍会乍离劳景向,萍江楼上独相望。
士林佳誉久飞扬,脱迹初筵本异常。
尽道清朝隐方朔,不知白发困冯唐。
古今议论千端胜,南北风情万里长。
乍会乍离劳景向,萍江楼上独相望。
这首诗《赠别伯升》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哀愁。
首联“士林佳誉久飞扬,脱迹初筵本异常”开篇即以士林中长久流传的佳誉引入,点明了友人非凡的名声与不同凡响的个性,脱俗于世俗宴席之上,暗示其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颔联“尽道清朝隐方朔,不知白发困冯唐”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历史上的隐士方朔和冯唐,前者以避世隐居著称,后者则因年老而未得重用,以此表达了对友人既有隐逸之志又饱受世事沧桑的感慨。
颈联“古今议论千端胜,南北风情万里长”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友人见解独特,议论高妙,且其经历丰富,南北风土人情皆能深刻体会,展现了其博学多才与宽广胸怀。
尾联“乍会乍离劳景向,萍江楼上独相望”则直抒胸臆,描述了与友人相聚与分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萍水相逢的楼台上独自凝望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形象的刻画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离别的哀愁,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韦骧赠别诗中的佳作。
日夜潮声送是非,一回登眺一忘机。
怜师好事无人见,不把兰芽染褐衣。
我来淮阴城,千江万山无不经。
山青水碧千万丈,奇峰急派何纵横。
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
太白有逸韵,使我西南行。
一步一攀策,前行正鸡鸣。
阴云冉冉忽飞起,千里万里危峥嵘。
譬如天之有日蚀,使我昏沈犹不明。
人家敲镜救不得,光阴却属贪狼星。
恨亦不能通,言亦不足听。
长鞭挥马出门去,是以九华为不平。
吾观天地图,世界亦可小。
落落大海中,飘浮数洲岛。
贤愚与蚁虱,一种同草草。
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
东山谒居士,了我生死道。
目见难噬脐,心通可亲脑。
轩皇竟磨灭,周孔亦衰老。
永谢当时人,吾将宝非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