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武洲毡房夜坐》
《苏武洲毡房夜坐》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明发启帐房,冷气迸将入。

饥鹰傍人飞,瘦马对人立。

禦寒挟貂裘,蒙头帽毡笠。

凄然绝火烟,阴云压身湿。

赖有葡萄醅,借煖敌风急。

(0)
注释
明发:天亮。
启帐房:离开帐篷。
冷气:寒冷的空气。
迸将入:直逼而入。
饥鹰:饥饿的鹰。
傍人飞:贴近人群飞。
瘦马:瘦弱的马。
对人立:对着人站立。
禦寒:抵御寒冷。
貂裘:貂皮大衣。
蒙头帽毡笠:戴着毛毡帽和斗笠。
凄然:凄凉。
绝火烟:没有炊烟。
阴云压身湿:阴云让人心情压抑,身体湿漉漉。
赖有:幸好有。
葡萄醅:葡萄酒。
借煖:借以取暖。
敌风急:抵挡寒风。
翻译
天亮就要启程离开帐篷,冷气直逼而来。
饥饿的老鹰贴近人群飞翔,瘦弱的马匹对着人站立。
抵御寒冷带着貂皮大衣,头上戴着毛毡帽和斗笠。
凄凉中没了炊烟,阴沉的乌云让人心情压抑,身体也湿漉漉的。
幸好有葡萄酒,借以抵挡刺骨的寒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孤独的夜晚场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刻,坐在毡房中,周围环境给人的感觉是极度的寒冷和凄凉。"明发启帐房,冷气迸将入"一句,通过帐幔被掀开,冷风扑面而来,营造出室内外温差巨大的氛围。

接下来的"饥鹰傍人飞,瘦马对人立"则生动地展现了野兽因饥饿而接近人类的景象,鹰在空中盘旋,马则站在门前,这些形象都传达了一种荒凉与孤寂。

诗中的"禦寒挟貂裘,蒙头帽毡笠"细致地描绘了诗人为了御寒而穿戴的厚重衣物。貂裘和毡笠都是保暖的象征,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抵御这夜晚的严寒。

"凄然绝火烟,阴云压身湿"一句,则是对室内外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火已经熄灭,只剩下余烬,而外面的阴云低沉,给人的感觉如同被湿气所包围。

最后两句"赖有葡萄醅,借煖敌风急"表达了诗人在这寒冷的夜晚中,只能依靠一小杯葡萄酒来温暖自己的身心,以对抗外面的狂风。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凛冽孤独的情怀,以及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渺小无力的感觉。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顽强求生的意志和生存之难。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登九仙山

吾宗九仙人,鍊药此山上。

渺渺嘉遁心,□烟一相访。

海门葱茏外,山气嵽嵲状。

侧目明远潮,归遐委孤嶂。

尘缘误良契,仙事敦夙尚。

何处乘鲤归,微风起清漾。

(0)

送乐伯善赴都三首·其三

篆籀堆床窥逸迹,歌诗到耳遗古音。

岁华正似阮孚屐,世事真成昭氏琴。

剪毛肥羊快一饱,泛驾骏骨轻千金。

暄风拂帽春衫薄,小憩官墙杨柳阴。

(0)

题杨坟

为求閒旷访云林,触目□□都上心。

涧水似鸣千古恨,墓门空锁一庭阴。

穹碑短碣摩挲久,旧草寒烟感慨深。

青眼主人山共碧,杖藜何日重登临。

(0)

即事

古木阴中生白烟,忽从石上见流泉。

閒随委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边。

(0)

刘松年春山仙隐图

绿柳疏花绕舍栽,长松灌木覆亭台。

云峦倒影水天夐,蒲苇有声山雨来。

内史幽情觞咏乐,右丞别业画图开。

何时许我游真境?野色桥边蹋紫苔。

(0)

题谢氏通济桥

涔阳川上压云涛,迥若仙山驾巨鳌。

甃石不愁僧路滑,倾金宁计鬼工劳。

泛槎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

此地通津足佳兴,楚歌明月放轻舠。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