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长年。一室萧然。都齐收、万轴牙签。
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
阙亸会得,万语千言。得鱼儿、了后忘筌。
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
野叟长年。一室萧然。都齐收、万轴牙签。
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
阙亸会得,万语千言。得鱼儿、了后忘筌。
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场景,通过对“野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朴、自在生活的向往。"一室萧然"表明了他清贫而宁静的居住环境,而"都齐收、万轴牙签"则是对外界喧嚣与繁华的排斥,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诗人只留下三件物品,即《周易》、《庄子》和《楞严经》,涵盖了儒、道、佛三大教义,显示出诗人的博学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表达了他通过阅读经典来悟道的生活状态。
"阙亸会得,万语千言"则是说尽管书籍众多,但最终都能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接着"得鱼儿、了后忘筌"用了一个典故,说明诗人在获取知识和智慧之后,便能超然物外,不再被世俗羁绊。
最后两句"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描写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或行或坐,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智慧的终极追求,想要找到像孔子、金仙这样的圣贤以探讨生命和宇宙的真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书籍的选择与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哲学。
腊月九日夜,明星犹历历。
须臾布稠云,青天无间隙。
掩户拥敝裘,孤心守岑寂。
狂飙恣凭凌,千峰交剑戟。
魑魅集阶庭,豺虎成羽翼。
乾坤互叫号,百灵齐辟易。
鹊巢委尘泥,乔木无一直。
势压栋欲摧,谁复支半壁。
东南三尺窗,恍惚万矢射。
倾如裂缯声,枕上生霹雳。
河坼长白颓,纵横那可敌。
寒躯几欲死,乃见袈裟力。
终古竟如斯,帝心殊未测。
因思行道人,咫尺将焉适。
安得大布帷,万姓共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