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落尽独怜秋,便放寒山倚石楼。
伫望白云归洞壑,坐看孤雁下沧洲。
影同雪色惟堪赏,啸入春风不可留。
一自参军吟欲绝,疏钟明月夜光浮。
黄花落尽独怜秋,便放寒山倚石楼。
伫望白云归洞壑,坐看孤雁下沧洲。
影同雪色惟堪赏,啸入春风不可留。
一自参军吟欲绝,疏钟明月夜光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林静谧,寒风轻拂的画面。诗人以“黄花落尽”开篇,点明季节为秋,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独怜秋”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特殊情感,可能是对秋日美景的欣赏,也可能是对秋日寂寥的感慨。
“便放寒山倚石楼”,诗人选择在寒山上的一座石楼旁驻足,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的“伫望白云归洞壑,坐看孤雁下沧洲”,通过动态的白云和静态的孤雁,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宁静与空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
“影同雪色惟堪赏,啸入春风不可留”,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描述了诗人身影与雪色相似,显得纯净而美好;后一句则想象春风中传来悠扬的啸声,却无法留住,暗示了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主题。最后,“一自参军吟欲绝,疏钟明月夜光浮”两句,以“参军”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疏钟明月”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仍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郭行载酒相挈提,蹑根探窟天津如。
相逢何必皆亲知,天地许大犹吾庐。
矫首梅涧迹若疏,舂容婉画妨清醵。
诗如琴弦分疾徐,惊我一声聋聩初。
萧萧白日金仙居,东西求仲时从之。
静对夕阳搴红蕖,或听夜雨邻翠榈。
国步孔棘须神医,纵有鹊醯谁信渠。
风传西事方解围,愿君勿藏圯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