蟪蛄切切动秋声,积雨今朝喜暂晴。
宿雾顿捐初日净,晓烟如洗万峰明。
鹤离松顶惊巢鸟,僧踏溪头向郡城。
閒倚南楼一长啸,不知身世欲何成。
蟪蛄切切动秋声,积雨今朝喜暂晴。
宿雾顿捐初日净,晓烟如洗万峰明。
鹤离松顶惊巢鸟,僧踏溪头向郡城。
閒倚南楼一长啸,不知身世欲何成。
此诗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蟪蛄切切动秋声”,以蟪蛄的鸣叫声作为秋天来临的标志,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接着,“积雨今朝喜暂晴”一句,表达了对短暂晴天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和期待。
“宿雾顿捐初日净,晓烟如洗万峰明”两句,通过“宿雾”的消散和“晓烟”的洗净,展现了清晨时分山川的清新与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鹤离松顶惊巢鸟,僧踏溪头向郡城”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鹤从松顶飞离,惊扰了巢中的小鸟;僧人沿着溪流前往郡城,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也暗示了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最后,“闲倚南楼一长啸,不知身世欲何成”表达了诗人独自倚靠在南楼,长啸抒怀的情景。这一句既是对自身情感的释放,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自己,身处这样的美好自然之中,自己的人生又将如何发展,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和价值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长淮宛转淮山麓,浩荡淮光酿山绿。
侧峰横岭巧连延,直自钟山彻浮玉。
晓来烟霭与风尘,面目参差未是真。
中宵沆瀣一濯洗,突兀了观清净身。
阳乌飞出扶桑路,却拂群阴披宿雾。
朝晖千丈卧长虹,曙色半岩横匹素。
须臾溪壑渐分明,怪底悬崖化赤城。
风传粥板僧定出,露湿野巢鹤梦惊。
玄晖旧笔绝俗韵,元素豪夺紫泥印。
秖今元素入穷泉,惜哉一代风流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