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喜得新凉,秋情未憖忘。
弱枝红皱重,平野碧滋长。
林迥蝉初乱,篱疏菊自芳。
吟成转萧瑟,径醉任苍苍。
送喜得新凉,秋情未憖忘。
弱枝红皱重,平野碧滋长。
林迥蝉初乱,篱疏菊自芳。
吟成转萧瑟,径醉任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细腻观察。首句“送喜得新凉”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喜悦融入其中,“新凉”不仅指天气的变化,也暗含了心情的愉悦。接下来的“秋情未憖忘”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情感的深深眷恋,即使在炎热消退后,那份对秋天特有的情感依然难以忘怀。
“弱枝红皱重,平野碧滋长”两句,通过对比色彩和生长状态,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层次。弱枝上的红叶重叠,与远处碧绿的田野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这里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林迥蝉初乱,篱疏菊自芳”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蝉鸣声起,似乎在宣告着夏日的结束,而菊花在稀疏的篱笆旁独自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这两句通过声音与植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吟成转萧瑟,径醉任苍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心境。吟诵着秋天的诗篇,内心却感到一丝萧瑟,但这种情绪并未影响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诗人选择让心灵沉浸在大自然之中,无论是行走的小径还是广阔的天地,都充满了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