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亭落日映江流,过客谁登庾亮楼。
为徙胡床避明月,清猿露下对人愁。
空亭落日映江流,过客谁登庾亮楼。
为徙胡床避明月,清猿露下对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江水悠悠,空亭静立的画面。诗人以“空亭落日映江流”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时间的流逝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过客谁登庾亮楼”一句,引出了一个历史人物——庾亮,以及他曾经驻足的楼阁,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为徙胡床避明月”这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选择移动座椅,以便更好地欣赏月色,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最后一句“清猿露下对人愁”,以猿猴的啼声和露珠的滴落,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表达。猿猴的哀鸣与露珠的轻落,似乎是对诗人内心愁绪的共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彰义街旁寺,开堂久自元。
增脩传胜国,祝嘏为慈尊。
又数百年阅,那庄严相存。
往来惜颓废,葺构省华繁。
幢石难寻址,虬松尚护门。
毗卢弗见阁,祗树不妨园。
顶礼观音在,传闻窑变原。
静观因有会,了识未忘言。
成矣宁无坏,今兮古漫论。
五言识颠末,聊当屃碑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