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根插流水,溪影亦嵯峨。
不是秋风早,谁教一叶过。
山根插流水,溪影亦嵯峨。
不是秋风早,谁教一叶过。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静谧。
首句“山根插流水”,以“山根”与“流水”两个元素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插”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山体深入水流之中的景象,还隐含着一种动态感,仿佛山与水之间有着某种不可言喻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融合,暗示着自然界中万物相生相依的关系。
次句“溪影亦嵯峨”,将视角转向溪流,溪水倒映出的山影同样呈现出壮丽的姿态。“亦”字承上启下,强调了山与水之间的和谐统一,无论是山还是其倒影,都展现出一种巍峨之美。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赞叹。
后两句“不是秋风早,谁教一叶过”,则在前文描绘的壮丽景色中引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诗人似乎在思考,如果不是秋风提前到来,又怎能让一片落叶飘过水面,从而打破了这份宁静与和谐?这一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落叶的飘过,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时光流转的象征,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东南有佳人,远在水一方。
绮疏粲飞楼,曲阑围洞房。
意态间且靓,气若兰蕙芳。
纤阿扬姣服,杂佩悬明珰。
流风回皓雪,明月舒其光。
白面谁家子,锦鞍青丝缰。
翩然一见之,下马立中堂。
可望不可即,五采盛文章。
骄阳行空势方烈,刈麦农夫宁惮热。
天旋雷动飞玉尘,雾渤云蒸成曲糵。
麦秋方罢还插秧,䆉稏西风千顷黄。
腰镰肩担行相逐,共趁晴色催登场。
碓舂糠秕光如雪,汲泉淅米令清洁。
炊糜糁曲同糅和,元气絪缊未分裂。
瓮中小沸微有声,鱼沫吐尽秋江清。
脱巾且漉仍且饮,陶然自觉春风生。
君不见渊明有田惟种秫,醉里作诗聊自述。
又不见豳风十月穫稻忙,春酒介寿俱徜徉。
但愿年年遇丰稔,更须三万六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