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住丹霞去,名山自昔传。
江边开洞壑,天半见林泉。
竹坞清霄梦,梅花石屋禅。
我来尚行役,空自望云烟。
高住丹霞去,名山自昔传。
江边开洞壑,天半见林泉。
竹坞清霄梦,梅花石屋禅。
我来尚行役,空自望云烟。
这首诗描绘了丹霞澹公居住在丹霞山的幽静与超凡脱俗之境。诗人以“高住丹霞去,名山自昔传”开篇,点明了丹霞山作为名山的历史传承与高人隐居之地的非凡地位。接着,“江边开洞壑,天半见林泉”两句,通过江边洞穴与天际可见的林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神秘与自然之美。
“竹坞清霄梦,梅花石屋禅”则将画面聚焦于竹林与石屋之中,竹林为清幽之所,梅花则增添了几分禅意与高洁之气,石屋内似乎蕴含着淡公的禅修生活,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最后,“我来尚行役,空自望云烟”表达了诗人虽未能亲临其境,却仍心向往之的情感,流露出对丹霞山及其主人生活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丹霞山及其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方式的赞美与追求。
梅传春信,又报年华晚。
昨夜半开时,似雪到、梢头未遍。
凝酥缀粉,绰约玉肌肤,香黯淡,月朦胧,谁是黄昏伴。
故园深处,想见孤根暖。
千里未归人,向此际、只回泪眼。
凭谁为我,折寄一枝来,凝睇久,俯层楼,忍更闻羌管。
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
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
寿比太公欠一,年并楚丘逾九,益壮异常人。
细数称觞日,信宿两弥旬。戏莱衣,桥梓列,桂兰荣。
一门盛事难得,一子两层孙。
休论若儿渠父,差胜杨椿黄琬,四代眼前亲。
积善有馀庆,享福百千春。
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
杖策无人独步,浪压百花桥。
我挂风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馀韵触惊涛。
绝景有谁赏,雾幕闭三高。不须臾,千古事,一萧条。
鲈鱼纵有,泽荒甫里失溪桥。
更吾名高业茂,终归荒田野草,且稳一枝巢。
举酒酹空阔,烟远路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