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枯株学坐禅,生涯只在钁头边。
豆花香处云偏湿,瓜叶蛮时月更鲜。
叉路泥深休纵步,短窗风静好安眠。
何须更话西来事,雀上高枝噪暮天。
不向枯株学坐禅,生涯只在钁头边。
豆花香处云偏湿,瓜叶蛮时月更鲜。
叉路泥深休纵步,短窗风静好安眠。
何须更话西来事,雀上高枝噪暮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超然态度。
首联“不向枯株学坐禅,生涯只在钁头边”,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与方式,他选择以劳动而非冥想来修行,以锄头为伴,与大地为友,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物质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
颔联“豆花香处云偏湿,瓜叶蔓时月更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豆花的香气、湿润的云朵、蔓生的瓜叶、明亮的月色,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颈联“叉路泥深休纵步,短窗风静好安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环境的敏感。面对可能的困难(如泥泞的道路),诗人选择了谨慎与节制,而在安静的夜晚,他则享受着短暂的安宁,安然入眠。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尊重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尾联“何须更话西来事,雀上高枝噪暮天”,以鸟鸣作为结语,寓意深远。诗人似乎在说,无需再谈论那些遥远或复杂的事情,此刻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境已经足够美好。鸟儿在高枝上欢快地鸣叫,象征着自由与喜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
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
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
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
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
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
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