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月宜高望,为情正独醒。
关河冰世界,楼阁水精灵。
双树先秋白,孤峰后夜青。
几宵明镜里,犹得鉴心形。
好月宜高望,为情正独醒。
关河冰世界,楼阁水精灵。
双树先秋白,孤峰后夜青。
几宵明镜里,犹得鉴心形。
此诗《对月》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明月时的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致的交融。
首句“好月宜高望”,开篇点题,赞美月色之美,适宜于仰望欣赏。接着“为情正独醒”一句,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孤独与清醒,似乎在月光下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的空间。
“关河冰世界,楼阁水精灵”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下的关河比作冰的世界,楼阁则如同水中游动的精灵,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景色的静谧与神秘。
“双树先秋白,孤峰后夜青”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双树在秋风中显得洁白,孤峰在夜晚映衬下呈现出青色,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
最后,“几宵明镜里,犹得鉴心形”以明镜比喻月光,暗示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得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观进行自我反思和心灵净化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下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红萼孤山,青莲双盏,妒君浅醉寒宵。
知否冬心,萧然斑鬓,故人僧况无聊。
万松深处,剩行卷、天风海涛。
思量如我,云白山青,无限穷交。茶名黛黛花娇。
春到屏山,蛾翠应描。
平地生波,千声吠犬,赵州有酒齐浇。
草堂冲雪,送驴背、长桥短桥。
新词多少,香阁双柑,红玉吹箫。
公子秦川,布袍落魄,来称杭友。
金荃万首,几人标格同瘦。
鸥边又绿西泠水,问送得春愁尽否。
想吟魂尚在,秋寒鲸背,紫箫离手。过后。才名旧。
只换了藏鸦,六桥疏柳。词家仅有,浣花应配诗叟。
山云入卷飞清气,却不信仙蓬去久。
剩如此好江湖,朱十依然载酒。
阑干一角天西路,乱霞中有人倚。
才别焰摩宫,带二分虹气。玉颜春半醉。
怕病酒、年华似水。叠叠红罗,销魂画出,南唐亭子。
低唱暗香词,妆楼远、曾向花前弹泪。
吹瘦十年箫,甚东风如此。山扉和梦闭。
更无奈、翠禽啼起。要坚忍,今夜春寒,话绛仙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