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之翔,在濠梁。义师起,帝网张。
二十四将驱天狼,兵锋所指定四方。
薄海内外以莫不来王,威加六合返旧疆。
徵歌悉发诸儿郎,复彼人民世世无有所与为我沐与汤。
击筑大风云飞扬,千秋万岁乐未央。
凤之翔,在濠梁。义师起,帝网张。
二十四将驱天狼,兵锋所指定四方。
薄海内外以莫不来王,威加六合返旧疆。
徵歌悉发诸儿郎,复彼人民世世无有所与为我沐与汤。
击筑大风云飞扬,千秋万岁乐未央。
这首诗《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其二)凤之翔》由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首先,“凤之翔,在濠梁”一句,运用了“凤”这一象征吉祥、高贵的意象,将其飞翔的姿态置于濠梁之上,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英雄人物的崛起。接下来,“义师起,帝网张”,描绘了正义之师兴起,帝王之网张开,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壮丽征程。
“二十四将驱天狼,兵锋所定定四方”则展示了军队的英勇和战无不胜的气势,二十四位将领率领大军驱逐外敌,保卫国家,确保四方安宁。这不仅体现了军事力量的强大,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深切关怀。
“薄海内外以莫不来王,威加六合返旧疆”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影响力和权威,无论是在遥远的海外还是广阔的六合之内,都无人敢不臣服,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回归。这种描述充满了自信和自豪,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的颂扬。
“徵歌悉发诸儿郎,复彼人民世世无有所与为我沐与汤”表达了通过音乐和艺术的形式,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共同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繁荣。这里不仅强调了文化的力量,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奋斗的期待。
最后,“击筑大风云飞扬,千秋万岁乐未央”以击筑的场景结束,营造出一种豪迈而持久的氛围。击筑的声音如同大风般在空中飞扬,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欢庆将持续千年,永不消逝。这不仅是对当前胜利的庆祝,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承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国家强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佳作。
江南水国春光饶,清明上巳多招邀。
花阴连络青草岸,柳色掩映红栏桥。
歌调讴哑杂吴俗,髻鬟疏削传南朝。
谁怜北客归未去,楚魄湘魂惟暗消。
早慕功名已绝痴,晚耽笔墨愈无奇。
牧羝未乳身先老,化鹤重归语更悲。
朋旧在亡成断梦,山河兴废入孤吹。
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
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
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治国手,封侯骨。
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
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