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一》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一》全文
唐 / 李咸用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生身便在乱离间,遇柳寻花作么看。

老去转谙无是事,本来何处有多般。

长怜蠛蠓能随暖,独笑梧桐不耐寒。

覆载我徒争会得,大鹏飞尚未知宽。

(0)
翻译
一生都在动荡不安中度过,遇到柳树花朵又该怎样欣赏。
年纪越大,越明白世事无常,原本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变化。
深深同情那些能跟随温暖的小飞虫,独自嘲笑梧桐树无法忍受寒冷。
天地万物,我们又能理解多少?大鹏展翅翱翔还未见识过广阔的世界。
注释
生身:出生。
乱离:战乱离散。
遇:遇见。
柳:柳树。
花:花朵。
作么看:怎样看待。
老去:年老。
转:逐渐。
谙:熟悉。
无是事:世事无常。
本来:原本。
多般:各种变化。
长怜:深感怜悯。
蠛蠓:小飞虫。
随暖:跟随温暖。
梧桐:梧桐树。
耐寒:忍受寒冷。
覆载:天地万物。
我徒:我们这些人。
争会得:能理解。
大鹏:大鹏鸟。
尚:还。
知宽:见识广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开篇“生身便在乱离间,遇柳寻花作么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淡然,他选择在纷扰的人世间寻找自己心中的美好,如同漫不经心地赏析柳树和追寻花朵。

随后“老去转谙无是事,本来何处有多般”则透露出诗人对年龄增长带来的智慧与淡定,他开始认识到世间万象皆为虚幻,原来的一切执着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长怜蠛蠓能随暖,独笑梧桐不耐寒”这两句则是从自然界中汲取教训。诗人赞美蚕丧之虫能跟随春天的温暖,只有梧桐树在严冬无法忍受寒冷,这里寄寓着对生命适应环境能力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灵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持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最后,“覆载我徒争会得,大鹏飞尚未知宽”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无常与渺小。这里的“大鹏”比喻着高远而又遥不可及的事物,诗人感慨于即使是那样的伟大事物,也许都还未能真正理解宽广和自由的真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自在随缘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世界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李咸用

李咸用
朝代:唐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猜你喜欢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其二

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0)

居道林寺书怀

花落水喧喧,端居信昼昏。

谁来看山寺,自要埽松门。

是事皆能讳,唯诗未懒言。

传闻好时世,亦欲背啼猿。

(0)

依韵酬谢尊师见赠二首·其一

南国搜奇久,偏伤杜甫坟。

重来经汉浦,又去入嵩云。

旧别人稀见,新朝事渐闻。

莫将高尚迹,闲处傲明君。

(0)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怀李尊师

残照玉梁巅,峨峨远棹前。

古来传胜异,人去学神仙。

白鹿老碧壑,黄猿啼紫烟。

谁心共无事,局上度流年。

(0)

吊双泉大师真塔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

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

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

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

(0)

偶作寄王秘书

七丝湘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

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