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这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个人情感的古典诗歌,其结构遵循五言绝句的传统形式,语言凝练而意境丰富。开篇“井梧黄落暮蝉清”描绘出秋日午后静谧的景象,梧桐叶纷飞,如同金色雨点般散落,远处蝉鸣声清脆,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
紧接着“久驻金台但暗惊”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停留在高台之上,对周遭环境的观察与内心的震撼。这里的“金台”象征着高贵和权力,而“暗惊”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某些不为人知或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第三句“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似乎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以及与其他信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事佛”指的是侍奉佛祖,“诸弟子”则是同道之人,而“未怜”显示出一种不被理解或不被接纳的情感。“谈空争动上公卿”可能是在探讨虚无缥缈之物,或者是对于某种权威的质疑和反思。
第四句“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真实自我的决心。这里的“合归鸟”象征着归隐,“外藏幽迹”暗示了一种逃避世俗的愿望,而“敢向人前认好名”则是诗人对个人的价值和荣誉的坚持。
最后一句“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中,“满印”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佛像或经卷,而“白檀灯”则是一种高贵而纯净的照明工具。整句话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智慧和启蒙的追求,以及通过这种追求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酬谢或补偿。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与文化的一隅。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构建了一幅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