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连钱骢,㧙拨黄尘起。
千里一饭间,九州能有几。
健见不得骑,泪落青刍里。
谁家连钱骢,㧙拨黄尘起。
千里一饭间,九州能有几。
健见不得骑,泪落青刍里。
这首诗《马》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马的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马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与自由的向往。
首句“谁家连钱骢,㧙拨黄尘起”,以“连钱骢”这一特定品种的马作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了马在黄尘中奔跑的情景,既展现了马的矫健与速度,也暗示了其劳碌与辛劳。马蹄扬起的黄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息。
接着,“千里一饭间,九州能有几”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马在长途跋涉中的坚韧与毅力。在千里之遥的距离内,只需一顿饭的时间,便能跨越广阔的九州大地,这不仅是对马力的赞美,也是对马主人远行能力的肯定。
“健见不得骑,泪落青刍里”则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同情与敬意。马虽健壮,却不能自行选择是否被驾驭,当它被骑乘时,只能默默承受,甚至在无人骑乘时,也只能在青草中流泪,表达出对马命运的感慨与同情。这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与境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马的英勇与柔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由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荆溪滔滔向东注,长桥束之川后怒。
英风飒爽白昼昏,此是孝侯斩蛟处。
客船逆上帆下樯,何如悬水溯吕梁。
百篙攒石双橹健,进退咫尺千丈强。
我来偶值冻雨作,且近孝侯祠下泊。
平生忠孝侯所知,世途更似风波恶。
白下长干住几年,西风入梦即飘然。
断桥梅柳全非旧,古刹钟鱼大胜前。
万里岂宜常作客,一箪且可稳栖禅。
沧江东去风波恶,亦欲湖山结数椽。
天借重阳一日晴,因过竹院远寻僧。
翠屏晚对无人共,画栋朝飞与客登。
旋摘菊花浮腊酝,待分贝叶读秋灯。
馀生有暇须行乐,漫向松冈叹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