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径如蛇绾,茅庐比斗宽。
溪声归夜响,山气入春寒。
且自师伊尹,毋劳说谢安。
有时閒纵步,长啸白云端。
草径如蛇绾,茅庐比斗宽。
溪声归夜响,山气入春寒。
且自师伊尹,毋劳说谢安。
有时閒纵步,长啸白云端。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草径如蛇绾"形象地写出小路蜿蜒曲折,如同蛇行,展现了山间自然景色的幽深。"茅庐比斗宽"则形容简朴的住所宽敞,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溪声归夜响,山气入春寒"两句,通过溪水在夜晚回荡的声音和春天山间的微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富有诗意。诗人以古代贤臣伊尹自比,表达出效仿先贤、淡泊名利的决心,"且自师伊尹"表明他追求的是内心的修养和智慧。
"毋劳说谢安"一句,谢安是东晋名臣,这里暗示诗人不羡慕权势,更愿过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最后两句"有时閒纵步,长啸白云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闲暇时漫步山林,对着白云发出悠长的啸声,享受那份超脱尘世的自由与逍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志向和心境,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隐士的独特情怀。
出处男儿事。甚从前、说著渊明,放高头地。
点检柴桑无剩粟,未肯低头为米。
算此事、非难非易。
三十年间如昨日,秀才瞒、撰到专城贵。
饱共暖,已不翅。旁人问我归耶未。
数痴年、平头六十,更须三岁。
把似如今高一著,更好闻鸡禁市。
总不似、长伸脚睡。
六月荷风芗州路,北螺山、别是般滋味。
今不去,视江水。
投老未归,太仓粟、尚教蚕食。
家山梦、秋江渔唱,晚风牛笛。
别墅流风惭莫继,新亭老泪空成滴。
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紫燕泊,犹如昔。
青鬓改,难重觅。记携手、同游此处,恍如前日。
且更开怀穷乐事,可怜过眼成陈迹。
把忧边、忧国许多愁,权抛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