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佞如山贤如石,免冠之后中书册。
八十刚传如臧获,月馀功守曾何惜。
已见中丞城旦髡,独留都尉青蒲席。
牢兮石,累印若绶何家客。
金兮革,铜丸鼙鼓何人摘。
贡匡韦薛俱巾帼,从桥立妃空啧啧。
拔佞如山贤如石,免冠之后中书册。
八十刚传如臧获,月馀功守曾何惜。
已见中丞城旦髡,独留都尉青蒲席。
牢兮石,累印若绶何家客。
金兮革,铜丸鼙鼓何人摘。
贡匡韦薛俱巾帼,从桥立妃空啧啧。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古代官场的复杂与残酷。开篇“拔佞如山贤如石”,形象地将选拔官员的过程比作从高山中挑选贤才,凸显了选拔过程的艰难与对人才的重视。接着,“免冠之后中书册”描述了官员在任职前的考验,暗示了权力的获取并非易事。
“八十刚传如臧获,月馀功守曾何惜”两句,以“臧获”(奴隶)为喻,强调了官员在任期内的勤勉与牺牲精神,即使年老体衰也无怨无悔。接下来,“已见中丞城旦髡,独留都尉青蒲席”通过对比中丞和都尉的不同待遇,揭示了官场中的等级森严与不公。
“牢兮石,累印若绶何家客。金兮革,铜丸鼙鼓何人摘”运用了比喻,将权力比作石头与金子,强调其珍贵与不易获取;同时,通过“铜丸鼙鼓”象征战争与动荡,暗示权力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与挑战。
最后,“贡匡韦薛俱巾帼,从桥立妃空啧啧”以“巾帼”比喻女性,暗示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参与政治的期待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官场的复杂性、权力的争夺与牺牲,以及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与反思。
积雨已逾月,久妨于此行。
云山劳梦想,风日幸晴明。
常爱往来处,尽皆苔藓生。
一壕新草木,强半不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