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挽陈兖仲》。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颂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这个人不仅能够平息盗贼、解救众生,而且身处武职却心怀儒雅之志。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表明这位人物有着超凡的勇气和力量,可以平定四方的盗贼,为民众解决那些常人难以承担的问题。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武力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他的心中充满了仁爱和正义。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诗人通过这两句字,进一步描绘出此人的内在品质。尽管他身穿武装,但他的志向却不辱于儒家之道。这表明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追求。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这里,诗人用“千钧”比喻他的义气之重,用“万顷”形容其胸怀之广。这两句强调了他义理的深厚和心胸的开阔。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故山”象征着一个安稳、熟悉的地方,“适意”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到十分惬意和满足。而“清梦忽惊残”,可能是在形容他某个美好的愿景或回忆被打断,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品格与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集武功与儒雅于一身、具有远大抱负和高尚情操的人物形象。
僧閒甘寂寞,寺古绝纷华。
鸟摘过墙枣,猿争守树楂。
雨多溪没井,藤老蔓缘笆。
莫坐庭前石,怕伤苔藓花。
世道日沦忽,涔泪夜中滋。
客问子何伤,伤予士气痿。
不见齐鲁鬨,所争在糟醨。
我吻燥已久,幸歌韩奕诗。
若遭禁酒国,曹瞒尔何为。
一鏖皋兰下,赤壁竟不支。
虽云竟不支,主翁自怜之。
骑虎不敢下,悲鸣亦可嗤。
朝廷尽君子,拄撑赖公师。
似此好局面,诸生愿扶持。
尹京用老蔡,恐翻元祐规。
斯言是耶非,识者当能知。
哑钟悬清庙,瘖虎伏路垂。
此而为君子,小人当谓谁。
币轻物痛跃,赤子命一丝。
尚曰此元祐,天乎欲谁欺。
醪粲恩诚深,报复机诚危。
独哀三百年,豢此终何裨。
咸幡不复举,志士徒伤悲。
自我识松涧,于今二十年。
譬彼鸿与虬,薄霄而栖川。
忆昔初见时,予客刘养源。
邂逅一相遇,松涧称其贤。
蹇予久骚屑,养源亦萧然。
携家辇毂下,炊玉斗万钱。
贷粟监河侯,盖为生事牵。
访予苕之滨,欲学东方先。
率然集吴地,求汲松涧泉。
予谓子往矣,辙鳞今复鲜。
杜陵送李君,南入黔中天。
应为汧公醉,剩操云峤篇。
岩扃不锁,算空洞深窈,是谁初凿。
帝遣六丁持月斧,乱把云根镵斫。
骇目奇观,恍如崩浪,汹涌从天落。
谪仙何处,翠珉佳句如昨。
惆怅白首重游,多情还似,与青山有约。
且对清尊酬胜赏,休想舞衣歌乐。
景物依然,头颅如许,何事嗟漂泊。
翩翩归兴,故山无限林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