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滩哥石砚歌》
《滩哥石砚歌》全文
元 / 宋濂   形式: 古风

朱君嗜古米黼同,三代彝器藏心胸。

滩哥古砚近获见,惊喜奚翅逢黄琮。

研煤敷纸巧摹榻,访我一一陈始终。

有唐四叶崇象教,梵僧航海来番禺。

手持贝叶写健相,翻译华竺谈玄空。

辞义幽深众莫识,当时授笔唯房融。

砚中淋漓墨花湿,助演真乘诚有功。

爱其厚重为题识,七月七日元神龙。

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袤将四尺广逾半,作镇弗迁犹华嵩。

涉唐入宋岁五百,但见宝气浮晴虹。

南渡群公竞赏识,氏名环列萦秋虫。

朔元虽以实内府,弃置但使烟埃封。

方今圣人重文献,毡蒙舟载来江东。

风磨雨濯露精彩,奉敕舁入文华宫。

宫中日昃万軿暇,侍臣左右咸云从。

紫端玄歙尽斥去,欣然为此同重瞳。

重瞳一顾光照日,天章奎画分纤秾。

有才沉薶恨已久,石如能语夸奇逢。

维昔成周全盛日,兑戈彻衣并大弓。

藏诸天府遗孙子,用以镇国照无穷。

愿将斯砚传万世,什袭不下古鼎钟。

上明文德化八极,下书宽诏苏疲癃。

君方执笔掌纶诰,愿以此言闻帝聪。

老臣作歌在何日,洪武戊午当严冬。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宋濂所作的《滩哥石砚歌》,通过对一块古砚的描绘,展现了砚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诗中提到朱君与滩哥共同喜好古代文物,特别是砚台,其中滩哥新得一古砚,让二人欣喜若狂,仿佛遇见稀世珍宝黄琮。诗人描述了砚台的制作工艺精巧,以及砚上墨迹淋漓,曾由唐代僧侣翻译佛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砚台历经唐宋五百余年,虽曾被收藏于内府,但后来被忽视尘封。在当今圣明时期,砚台被重新重视,经过清洗和展示,光彩重现,被移入文华宫。诗人赞美砚台的厚重与精美,将其比作华嵩般的镇国之宝。他希望这方砚台能传承万世,象征着文德教化和宽政的推行。

诗中还提及砚台的历史背景,暗示其在古代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如成周盛世的象征。诗人感慨有才之人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而砚台却因机缘巧合得以展现其非凡之处。最后,诗人祝愿朱君执笔书写,用此砚传达重要信息,期望其能引起皇帝的关注,并表达了自己创作此诗的时间——洪武戊午年的严冬。

整首诗通过砚台的故事,寓言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作者对砚台的敬仰和对知识传播的期待。

作者介绍
宋濂

宋濂
朝代:元   号:潜溪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生辰:1310—1381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猜你喜欢

深堂寒不到,落日山逾静。

万籁于焉息,良夜即以永。

垆凝通夕篆,窗含古月影。

散闷惟观书,消閒亦烹茗。

忽忆蜀西军,顿使予心耿。

(0)

七夕感事·其四

月自悬双杵,钗惊舞半鸾。

蛛丝谁启盒,果实镇堆盘。

仇画聊相玩,元诗不忍看。

向同欢笑处,倚槛独吟叹。

(0)

夏日瀛台杂诗八首·其三

书屋桐阴依旧圆,每因几暇此留连。

乐群当日徘徊处,瞥眼流光廿五年。

(0)

溪亭对雨

午热乍逼人,披书聊汲古。

滃然一片云,忽作弥天雨。

置书坐溪亭,棼丝垂四宇。

驱炎爽顿来,益瀑波增怒。

水天同一色,万状谁能谱。

须臾晚照明,眼前幻尔许。

(0)

合云亭·其一

一天门里步天阶,圣迹依然此勒崖。

记取岱宗初入路,荡胸云已净尘怀。

(0)

初春太液池泛舟·其三

冻解神池泛绿漪,湖光山色发华滋。

蒸霞结绮无须眄,好是含苞未放时。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