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湖海漫夷犹,频过飞来忆旧游。
往日僧徒还岁月,重来陵谷变春秋。
犀沉猿去名空在,洞古云深境自幽。
欲识西方真面目,寒潭不与峡江流。
廿年湖海漫夷犹,频过飞来忆旧游。
往日僧徒还岁月,重来陵谷变春秋。
犀沉猿去名空在,洞古云深境自幽。
欲识西方真面目,寒潭不与峡江流。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飞来寺留题》。诗中描绘了诗人二十年后再次造访飞来寺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廿年湖海漫夷犹”,诗人以“廿年”概括了漫长的时间跨度,用“湖海”象征广阔的世界,而“夷犹”则表达了在这漫长岁月中的犹豫与彷徨,暗示了诗人过去经历的种种波折和内心的挣扎。
接着,“频过飞来忆旧游”一句,点明了诗人多次造访飞来寺的情景,通过“忆旧游”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预示着这次访问将带来新的感受和思考。
“往日僧徒还岁月,重来陵谷变春秋。”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与“重来”、“僧徒”与“陵谷”、“岁月”与“春秋”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无常。
“犀沉猿去名空在,洞古云深境自幽。”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犀沉猿去”这一具体的景象,象征着物是人非、繁华落尽的沧桑感。“洞古云深”则描绘出飞来寺所在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与上文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与永恒的向往。
最后,“欲识西方真面目,寒潭不与峡江流。”这两句诗以“识西方真面目”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本源或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而“寒潭不与峡江流”则以寒潭之水不随峡江之流,象征着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下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变化、真理和自我追求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一水绕孤岛,闲门掩春草。
曾无长者辙,枉此问衰老。
巨鳌转侧长鳅翻,狂涛颠浪高漫漫。
李琼夺得造化本,都卢缩在秋毫端。
一挥一画皆筋骨,滉漾崩腾大鲸臬。
叶扑仙槎摆欲沉,下头应是骊龙窟。
昔年曾要涉蓬瀛,唯闻撼动珊瑚声。
今来正叹陆沉久,见君此画思前程。
千寻万派功难测,海门山小涛头白。
令人错认钱塘城,罗刹石底奔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