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王振拾遗》
《寄王振拾遗》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折槛意何如,平安信不虚。

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

志定荣枯外,身全宠辱馀。

分明知在处,难寄乱离书。

(0)
翻译
面对折断的栏杆有何感想,远方的平安信确实不假。
最近焚烧了进谏的文稿,深入山林寻找隐居之处。
在荣耀与衰败之外决心已定,身处宠辱之中而能全身而退。
明明知道你的所在,但在战乱中难以寄出书信。
注释
折槛:折断的栏杆,比喻仕途受挫。
意何如:心中感受如何。
平安信:报平安的书信。
不虚:不是虚假的,确有其事。
近来:最近。
焚谏草:烧掉向皇帝进谏的草稿,表示不再过问政事。
深去:深入地,远去。
觅山居:寻找山中的住处,指隐居。
志定:意志坚定。
荣枯:荣耀与衰败,比喻人生的起伏。
外:之外,不被...所影响。
身全:保全自身。
宠辱:宠爱与侮辱,代指仕途的顺逆。
馀:余下,此处指在这些之外。
分明:清楚地,确切地。
知在处:知道你的居住之地。
难寄:难以寄送。
乱离书:战乱时期的书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寄王振拾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振拾遗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态。

"折槛意何如,平安信不虚。"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友人的关切和问候是真诚的,并非随便敷衍。这里的“折槛”指的是书信中的问候语,而“平安”则表示对对方生活安全的祝愿。

"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焚谏草”指的是烧毁那些劝告或是批评的声音,表示对外界干扰的排斥;“深去觅山居”则说明诗人想要远离尘嚣,寻找一处幽静的山中住宅。

"志定荣枯外,身全宠辱馀。"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心态和处境。他已经决定不再追求世间的荣华富贵,而是保持自身的完整,即使在得失宠辱(得到或失去皇帝恩宠)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分明知在处,难寄乱离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所处境遇有清晰的了解,但却感到难以用书信来传递这份思念和关切,因为书信往返于乱世之中,充满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唐代士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情感波动以及他们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答权干用命字韵见惠

峨峨儒衣冠,昕贵知义命。

大道若坦途,狂夫蹈邪径。

惟君异流俗,学古师往圣。

穷居饮一瓢,轻视车千乘。

粹然白玉温,卓尔青松劲。

风流入莲幕,忠恕自天性。

爱贤易好色,避利如深阱。

时邀野人语,亦说禅家病。

不辞王事劳,益知仁者静。

兼旬当阔别,强饭遵时令。

边城霜露寒,淮乡道里夐。

事物多感怀,篇章应寓兴。

(0)

卜宅

卜宅定何好,庐山泉石奇。

夜梦五老人,问我归何时。

山中有蕨薇,可以疗子饥。

束书早归来,长歌歌紫芝。

(0)

赠李君玉·其一

奔走空尘土,归来日暝时。

喜迎莲社客,细说锦囊诗。

短世相逢晚,高楼欲下迟。

坐中无贺监,谁与解金龟。

(0)

寒食

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0)

五月十七日四鼓梦与孺人在宫庭谢恩至尊令小黄门宣谕曰今日社与卿喜此佳辰便可作诗进来枕上口占

同谒未央殿,共沾明主恩。

冕旒亲日月,蹈舞荷乾坤。

龙尾三重峻,螭头几级尊。

德音欣社日,抚语走黄门。

阴会皆如实,阳开不复存。

空馀破窗月,流影到床垠。

(0)

送河东转运刘察院

塞郡屯师久,飞刍始得人。

权倾拥旄将,诏辍绣衣臣。

旧里过京洛,辞家渡盟津。

紫裘苏合染,骢马玉环辰。

榆荚关头雨,梨花谷口春。

高车方陟险,丰膳暂违亲。

山势北临岱,地雄西隔秦。

行台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