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苏州昆山金城中二龙的奇特景象和蜀国玉局观中孙遇巨迹的震撼描述,以及对画家徽上人的赞誉。诗中的意象丰富,想象力极强,通过老僧相传的故事和游人争看的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的魅力。
诗中“金城柱上有二龙”、“寻常入海共龙斗”等句,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于龙这种神秘生物的向往,而且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而“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则更是将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
至于“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则是对画家徽上人的赞美,其用笔简洁却充满了生命力,这种对艺术追求的高标准和对内在精神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最后,“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则是一种自谦之词,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真正艺术和表象之间差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于那些过度追求外在华丽装饰而忽视内涵深度的做法的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审美,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真实与表象、精神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