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明满六虚,奈缘蒙瞽以为无。
试教借问傍人看,可是吾曾隐尔乎。
日月光明满六虚,奈缘蒙瞽以为无。
试教借问傍人看,可是吾曾隐尔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其三十四)》。诗中“日月光明满六虚,奈缘蒙瞽以为无”两句,通过对比日月之明与人心之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不识时务、迷失方向的深刻感慨。"试教借问傍人看,可是吾曾隐尔乎"则表现出诗人自省之情,质疑自己是否也同样在无知中迷失了方向。
诗句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日月与人心的对比,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探究,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洞察和内省。诗中的"六虚"指的是宇宙间空旷无物之处,而"蒙瞽"则形容人们被迷惑、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整首诗以质问形式展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张九成通过这短短四句诗词,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表达了他对于人心向明和自我认识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哲理与情感交织,既有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也蕴含着作者主观上的感悟。
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
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
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
箪瓢钟鼎,看来一等滋味。
天上赤白双凡,东来西往,出没真儿戏。
惟有神仙长年诀,长似功名富贵。
欲捣玄霜,难寻玉杵,何日蓝桥遇。
裴郎老矣,云英那肯随去。
举头南极星明,五云飘作天花雨。
龟游莲叶,鹤栖松顶,□□□露。
阿母瑶池,琼花新好,正逢初度。
对碧梧翠竹,黄庭读罢,更细味,全生处。
二十四番花信,待持入薰风旧谱。
琴鸣瑟和,兰清玉暖,云翩彩舞。
身在箫台,月明风细,犹闻笑语。
想胡麻饭熟,只应流出,向桃源路。
正一阳道长,见佳气,拥青骢。
是桐树生孙,桂枝结子,喜庆重重。
东床几多痴福,算平生、乃祖积阴功。
敢望成吾宅相,但休坠汝家风。今朝何必问穷通。
满引紫金钟。看掌上擎来,玉明五岳,漆点双瞳。
他年与君归老,向麇山、南北水西东。
不怕斜阳醉倒,有人扶两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