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南字》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南字》全文
元 / 鲍恂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旧业带郊牧,受时勤耕蚕。

倾筐董机女,负表责诸男。

得酒共慰劳,中堂相与酣。

醉从草窗里,远看函山岚。

交游恨阔绝,引领望东南。

瞥见穿云燧,惶骇忧何堪。

孤帆川上来,问之且再三。

为言脱巾呼,大乱由凶贪。

烧城但馀堞,流血潴为潭。

怀我同心彦,惊泪不能含。

何图共明魄,相对重高谈。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鲍恂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南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社会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的景象。通过“旧业带郊牧,受时勤耕蚕”两句,展现了农人辛勤耕作的生活状态,然而好景不长,“倾筐董机女,负表责诸男”,女子忙碌于纺织,男子则承担起更繁重的劳作任务,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压力。

“得酒共慰劳,中堂相与酣”一句,虽在艰苦生活中寻求片刻欢愉,却也透露出生活的无奈与沉重。“醉从草窗里,远看函山岚”,醉酒后的闲暇时光,人们只能透过窗户眺望远处的山岚,寄托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交游恨阔绝,引领望东南”,表达了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与渴望相聚的心情,然而现实却是“瞥见穿云燧,惶骇忧何堪”。突如其来的烽火,让人心生恐惧与忧虑,预示着战争的临近或爆发。

“孤帆川上来,问之且再三”,描绘了战乱中人们四处逃难的情景,通过询问得知战事的状况,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为言脱巾呼,大乱由凶贪”,指出战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贪婪与暴政,揭示了社会动荡的本质原因。

“烧城但馀堞,流血潴为潭”,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惨烈,城市被焚烧,城墙仅剩残垣断壁,鲜血汇聚成潭,展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怀我同心彦,惊泪不能含”,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泪水无法抑制。

最后,“何图共明魄,相对重高谈”,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畅谈理想与未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作者介绍

鲍恂
朝代:元   字:仲孚   籍贯:崇德(今桐乡)   生辰:1333—1335

鲍恂(生卒年未详),字仲孚,崇德(今桐乡)人。少从临川吴澄学《易》,得其所传。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元元统间(1333—1335),浙江乡试第一,荐为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任。顺帝至元元年(1335),登进士第。荐为翰林,亦婉辞。
猜你喜欢

鼓吹曲辞.巫山高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0)

岳州作

水国生秋草,离居再及瓜。

山川临洞穴,风日望长沙。

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

日昏闻怪鸟,地热见修蛇。

远人梦归路,瘦马嘶去家。

正有江潭月,徘徊恋九华。

(0)

韦谯公挽歌二首·其二

国骋双骐骥,庭仪两凤皇。

将星连相位,玉树伴金乡。

歌舞侯家艳,轩裘戚里光。

安知杜陵下,碑版已相望。

(0)

涢川寺路

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

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

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

(0)

赠庐山僧

一室炉峰下,荒榛手自开。

粉牌新薤叶,竹援小葱台。

树黑云归去,山明日上来。

便知心是佛,坚坐对寒灰。

(0)

赠贞固上人

南国披僧籍,高标一道林。

律仪精氎布,真行正吞针。

掇火身潜起,焚香口旋吟。

非论坐中社,余亦旧知音。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