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弥天地,至密至恢恢。
放非由近去,卷不远方归。
有物弥天地,至密至恢恢。
放非由近去,卷不远方归。
这首诗《省躬诗(其一○一)》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有物弥天地,至密至恢恢”这两句,诗人以“物”为载体,探讨了宇宙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两句“放非由近去,卷不远方归”,则进一步阐述了人应当如何对待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即不应因亲近而放纵,也不应因遥远而忽视,而应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和自省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保持适度的原则。通过“物”的象征,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宇宙的广阔与个体的渺小,以及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找到平衡,从而达到内心的和谐与成长。
旅愁底物堪破除,閒出西湖弄妍靡。
苍山为鬓水为鉴,烟幕霓裳秀而绮。
兴酣剧饮醉如泥,妄意将湖比西子。
傍人见之为绝倒,谓我愚痴长康似。
归来寂历竟何得,只有熏熏黑甜美。
梦魂依旧过西湖,潮怒殷床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