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蒙楼上凭阑处,萋萋又生春草。
桑泊维舟,台城散策,都是游踪曾到。兵氛乍扫。
叹白首重来,故人偏少。
赖有英华,共穿云路步深窈。
山光凝黛似洗,独留尘外影,波际萦绕。
蜀道余年,京华旧梦,赢得尊前一笑。浮生悟了。
看榜换银钩,壁空纱罩。一杵残钟,送人归去好。
豁蒙楼上凭阑处,萋萋又生春草。
桑泊维舟,台城散策,都是游踪曾到。兵氛乍扫。
叹白首重来,故人偏少。
赖有英华,共穿云路步深窈。
山光凝黛似洗,独留尘外影,波际萦绕。
蜀道余年,京华旧梦,赢得尊前一笑。浮生悟了。
看榜换银钩,壁空纱罩。一杵残钟,送人归去好。
这首《台城路·游鸡鸣寺》是汪东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感慨万千的情景。"豁蒙楼上凭阑处",开篇即展现出诗人站在高楼上,凭栏远望的景象,视野开阔,心境悠然。"萋萋又生春草",则点出时令,暗示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
"桑泊维舟,台城散策"两句,回忆起昔日的游踪,诗人曾在此地乘船游览,漫步台城,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兵氛乍扫",暗指战乱已过,但"白首重来,故人偏少",表达了对老友稀少的感叹,流露出岁月无情的哀伤。
"赖有英华,共穿云路步深窈",诗人庆幸还有才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一同探索人生的深邃。接下来,"山光凝黛似洗,独留尘外影,波际萦绕",描绘了山色如黛,清新如洗,仿佛超脱尘世的宁静画面。
"蜀道余年,京华旧梦",诗人将思绪转向过去,追忆在京都的繁华与梦想,而今只能在酒杯中寻得一丝慰藉。"浮生悟了",表明诗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看榜换银钩,壁空纱罩",借考试榜文和空荡的纱罩,寓言世事无常,唯有眼前之景实为珍贵。
最后,"一杵残钟,送人归去好",以悠扬的钟声收束全诗,既象征着时光流逝,也寓意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余韵。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