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马良佐学士还南京》
《送马良佐学士还南京》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门柳色罢啼莺,归拥金莲院吏惊。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

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

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学士马良佐回南京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白门柳色罢啼莺”,以白门柳的静寂反衬出离别的凄凉,啼莺不再,暗示着热闹与生机的暂时消逝。接着,“归拥金莲院吏惊”一句,通过院吏的惊讶,侧面表现了学士归来的不同寻常,也透露出对学士身份的尊敬。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北地主人的恭敬与庐江太守的随行,映射出学士地位之高,同时也体现了官场礼仪的庄重。接下来,“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则揭示了学士在学术上的成就与勤奋,即使在远行途中也不忘学习,通过诗筒传递知识,展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最后,“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表达了对学士离去后的空寂感,玉亭不再有人光临,竹林中只能寻觅到往日留下的名字,既是对学士才情的赞美,也是对其离去后留下精神财富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学识传承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

太行界天二千里,清晨跳入寒窗底。

黄河动地万壑雷,却与太行相趁来。

青崖颠狂白波怒,老夫惊倒立不住。

乃是丘迟出塞归,赠我大轴出塞诗。

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

过故东京到北京,泪滴禾黍枯不生。

誓取胡头为饮器,尽与遗民解魋髻。

诗中哀怨诉阿谁,河水呜咽山风悲。

中原万象听驱使,总随诗句归行李。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

何曾哦得一句子,自哦自写传世人。

君不见唐人杜子美,万草千花句何绮。

祗以诗传字不传,却羡别人云落纸。

莫道丘迟一轴诗,此诗此字绝世奇。

再三莫遣鬼神知,鬼神知了偷却伊。

(0)

和徐盈赠诗二首·其一

不谒长安众富儿,不随举子脱麻衣。

片云出岫元无事,催我诗成翻手归。

(0)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0)

雨霁登连天观

高台十日不曾登,雨后支藤拄晚晴。

城外诸峰迎落照,松根细草总斜明。

眼穿岭北书不到,秋入海南愁顿生。

只有荷花旧相识,风前翠盖为人倾。

(0)

和济翁见寄之韵二首·其二

四海皆兄弟,何如真弟兄。

吾今有弟在,眼只为渠横。

剩欲驱涛壮,犹应倒峡清。

青春不可又,未欲傍长檠。

(0)

杨村园户栽芙蓉为堑一路凡数万枝

杨村江上绕江园,十里霜红烂欲燃。

都种芙蓉作篱落,真将锦绣裹山川。

晚妆照水密如积,春色入秋寒更鲜。

客舍瓶中两三朵,可怜向客强婵娟。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