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方洒润,轻云时酿泽。
晚来望西山,峰头萦絮白。
初月乍韬光,高旻亦收碧。
旱暵既云久,待霖情孔剧。
矧多暍死人,余忧日以益。
不雨则无禾,千里地将赤。
省愆愆每多,竭诚诚未格。
嗟予实凉德,苍生其何厄。
迩来甘膏零,继此常霂霢。
盾日已知畏,宣云觉堪惜。
何当沛渥优,沃予愁怀惄。
微雨方洒润,轻云时酿泽。
晚来望西山,峰头萦絮白。
初月乍韬光,高旻亦收碧。
旱暵既云久,待霖情孔剧。
矧多暍死人,余忧日以益。
不雨则无禾,千里地将赤。
省愆愆每多,竭诚诚未格。
嗟予实凉德,苍生其何厄。
迩来甘膏零,继此常霂霢。
盾日已知畏,宣云觉堪惜。
何当沛渥优,沃予愁怀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干旱与饥荒的忧虑之情,以及对雨水的深切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比喻,如“微雨”、“轻云”、“初月”、“峰头萦絮白”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微雨方洒润”,描绘了雨水初降,滋润大地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轻云时酿泽”,进一步渲染了雨水带来的湿润与生机。诗人通过“晚来望西山,峰头萦絮白”,将视线转向远方,用“峰头萦絮白”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初月乍韬光,高旻亦收碧”两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月亮初升,光线柔和,天空呈现出深邃的碧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意境。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
然而,随着“旱暵既云久,待霖情孔剧”,诗人的思绪转向现实,面对长时间的干旱,他深感忧虑,担心即将到来的饥荒。接下来,“矧多暍死人,余忧日以益”,诗人不仅担忧农作物歉收导致的粮食短缺,还关注到了因高温而死亡的人们,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不雨则无禾,千里地将赤”一句,直接点明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示着大片土地可能因缺水而荒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理解。
“省愆愆每多,竭诚诚未格”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与天意之间的反思,以及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诚意与努力。尽管如此,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嗟予实凉德,苍生其何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谦,以及对广大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在“迩来甘膏零,继此常霂霢”中,诗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甘霖的到来缓解了旱情,使得阳光不再畏惧,乌云也显得更加珍贵。
“何当沛渥优,沃予愁怀惄”表达了诗人对更多雨水的渴望,希望能够彻底解除旱灾,让自己的愁绪得以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尝闻恺悌人,刚柔靡茹舍。
厥德用允修,是为循良者。
吾增今文翁,纯然用德化。
莅顽有笑谈,琴堂无叱吒。
发摘钩筒外,挞辱莆鞭下。
游息吏治馀,燕喜乐育暇。
开我莲洞堂,定我赡田价。
诸生日云集,斯道亦风播。
以仁化不仁,不仁当避舍。
泉叟敬作诗,循良绩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