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诗人著布裘,愿得大裘一万里。
又不见诗人叹茅屋,愿得广厦千万间。
重堂复宇御狐白,今世谁念人多寒。
我衣穿空垂百结,蓬萝盖头四壁裂。
却顾悲号穷独人,露宿牛衣冷如铁。
君不见诗人著布裘,愿得大裘一万里。
又不见诗人叹茅屋,愿得广厦千万间。
重堂复宇御狐白,今世谁念人多寒。
我衣穿空垂百结,蓬萝盖头四壁裂。
却顾悲号穷独人,露宿牛衣冷如铁。
这首诗《苦寒行》由宋代诗人范浚所作,通过对比和自述,深刻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与人间疾苦的主题。
诗的开篇“君不见诗人著布裘,愿得大裘一万里”,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贫困者的同情。诗人穿着简陋的布衣,渴望拥有温暖的大裘,以抵御严寒。接着,“又不见诗人叹茅屋,愿得广厦千万间”进一步强调了对居住条件恶劣者的关怀,他们梦想着拥有宽敞舒适的住所。
随后,“重堂复宇御狐白,今世谁念人多寒”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指出那些拥有豪华居所和昂贵衣物的人,并未真正关心普通人的苦难。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普遍寒冷之感的深切同情。
最后,“我衣穿空垂百结,蓬萝盖头四壁裂”描绘了诗人自身生活的困顿,衣衫褴褛,居所破败不堪。通过“却顾悲号穷独人,露宿牛衣冷如铁”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凄凉境遇,更将目光投向了更多像他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孤独者,他们的生活条件恶劣,甚至只能在露天中度过寒冬,冷得如同冰冷的铁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述,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以及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范浚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豫章先生八十馀,有才不仕山林居。
黄尘黑雾暗沧海,白发青灯看古书。
古书丧乱今馀几,六籍澜翻口能记。
喜寻玉笥云松巢,懒谒金台朱紫贵。
帐前弟子列两行,弦歌事业相颉颃。
先生冠带坐终日,嬉笑怒骂皆文章。
有时吟咏长松下,珠玉联篇妙无价。
兰苕翡翠徒纷纭,词高义正关风化。
謇余废学今有年,喜来侍坐春风前。
沛然议论何所似,倒挽银河倾九天。
梁颢科名今已矣,方干云卧终能比。
老怀浩荡谁得知,我作长歌歌未已。
玉山高高春雨沱,淦江滚滚明月波。
水流不尽山不老,从此无如才思何。
去年曾赴沧洲期,中秋对月哦新诗。
今年此夕月仍好,却恨去年人易老。
美人置酒开我愁,酒酣起舞仍歌讴。
歌声激烈振林木,桂香冉冉风肃肃。
月中白兔捣灵药,月殿霓裳奏仙乐。
人间天上际佳期,笑把金杯恣欢谑。
恣欢谑,情悠悠,古往今来春复秋。
中天明月愿长满,四海诸公常共游。
天风浩荡浮云开,人间飒爽无炎埃。
捲帘呼酒待明月,玉盘飞上东山来。
须臾大地俱皎洁,疑是千山万山雪。
何处飞仙跨鹤来,一声铁笛苍崖裂。
君家本是故侯家,问月何须起叹嗟。
试蹑云梯天上去,广寒丹桂正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