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欲暮。柳下将飞絮。月到阶前梅子树。
啼得杜鹃飞去。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
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
青春欲暮。柳下将飞絮。月到阶前梅子树。
啼得杜鹃飞去。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
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
这首宋词《清平乐·其三》是周紫芝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青春欲暮"点明了时节转换,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柳下将飞絮"形象地描绘了柳絮纷飞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月到阶前梅子树",月光洒在梅树上,而梅子已经结实,这画面富有静谧与生机。"啼得杜鹃飞去",杜鹃鸟的啼声凄厉,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也增添了离别与哀愁的氛围。
"人归不掩朱门",写主人公独自归家,门未掩,透露出一种空寂和落寞。"一成过了黄昏",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黄昏已过,夜晚来临,更显孤独。
最后两句"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通过红蜡烛的微光照亮室内,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销魂"二字更是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的景色,借景抒情,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感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