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舍人得子》
《吴舍人得子》全文
明 / 宗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持我百年意,看君一日情。

人间麟趾少,池上凤毛生。

桂发燕山色,珠来合浦明。

他时弄环语,应令楚妃惊。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吴舍人得子》,通过对比百年与一日的情感,以及以“麟趾”、“凤毛”等象征物,表达了对吴舍人生子这一喜事的赞美和祝福。

首句“持我百年意”,以“百年”与“一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时间的跨度,暗示了对长久情感的期待与珍惜。接着,“看君一日情”,则聚焦于当下,赞美吴舍人在这一刻的喜悦之情,将个人情感的瞬间放大,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

“人间麟趾少,池上凤毛生”两句,运用了“麟趾”和“凤毛”这两个传统象征物,分别代表稀有的人才或杰出的人物。“麟趾”常用来比喻罕见的贤才,而“凤毛”则象征着出众的后代。这两句既是对吴舍人家庭的赞誉,也是对新生子的极高评价,预示着他将成为家族乃至社会中的佼佼者。

“桂发燕山色,珠来合浦明”进一步描绘了新生子的美好未来。燕山之桂,象征着高洁与繁荣;合浦之珠,寓意着珍贵与光明。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出生为家庭带来了如桂树般高雅的色彩和珍珠般的光芒,也寄托了对他的美好期望——如同桂树一般在知识与品德上不断成长,如同珍珠一般在智慧与财富上熠熠生辉。

最后,“他时弄环语,应令楚妃惊”以一种幽默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想象了孩子长大后的场景。这里的“弄环”可能指的是孩子玩耍时的天真无邪,也可能暗喻孩子将来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其话语或行为足以让旁观者,比如古代楚国的妃子们感到惊讶和赞叹。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孩子未来的无限憧憬,也蕴含了对教育和成长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舍人生子这一事件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展现了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这个孩子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和赞美。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
朝代:明   字:子相   号:方城山人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生辰:1525~1560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猜你喜欢

寓言十首·其二

迢迢汉川上,有女丽且閒。

佩以双明珠,游戏清波间。

翩然若飞鸿,可望不可攀。

赠我以翠羽,报之以秋兰。

裴回碧云暮,引领空长叹。

(0)

送人还碧莲峰听琴诗卷

东海有别鹤,孤飞白云端。

五里一返顾,十里一盘桓。

盘桓向何所,乃在碧莲山。

上有千岁松,下有幽涧泉。

灵飙振逸响,宫商自相宣。

眷此冥栖士,抱琴松下弹。

一弹白雪操,再弹猗兰篇。

泠然太古调,不在指与弦。

别鹤眇千载,此意无人传。

安得跨黄鹄,相从凌紫烟。

(0)

题墨竹

娟娟盈尺素,谁写凌云姿。

长梢拂霄汉,群凤来参差。

坡仙久已往,湖州不复追。

高公有清致,醉墨何淋漓。

(0)

清明有感

春水初生芹吐芽,柳绵飞雪满澄沙。

竹鸡乱语桑蹊暗,野雉低飞麦陇斜。

风散纸钱人上冢,雨昏乔木客还家。

太平有象真堪咏,一幅青帘傍杏花。

(0)

叩马图

商家社稷垂年久,如何竟落独夫手。

妖姬一宠四海毒,犬马纷纷鹿台走。

周侯神圣天命新,渭滨晚起钓璜臣。

旌旗东指盟津野,朝歌王气空沉沦。

兄弟辽海古墨胎,数言马首惊风雷。

君臣义分固如此,天意丧殷谁能回。

归来怀义腹应饱,周粟无食可终老。

首阳山暖蕨薇甘,想见形容不枯槁。

黄河水浑难濯缨,世贤岂待文王兴。

一穷直与天地并,景公千驷鸿毛轻。

披图一见长太息,习习清风生几席。

衣冠俨若见仪刑,贪夫而廉懦夫立。

(0)

次瑶攴石望鞋山

舟移瑶攴下,遥望石如屣。

舟人云是大姑娘,一掬弓弯曾堕此。

吾闻古有巨人迹,姜嫄履之生后稷,神灵奇踪此其一。

水仙罗袜凌波轻,安取盘囷如此石。

又闻大禹乘四载,浚川来经彭蠡滨,遗此表徵千万春。

江神呵禁畴敢登,偶一践踏风雷惊。

导河自昆崙,砥柱碣石壮本根。

瞿塘滟滪堆,舟航不敢争飞奔。

长江钜石天意存,此其小者疑屣云。

君不见小姑健儿女将军,剑峰屹立当海门。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