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庙比摩尼,觉了不修持。
身中真舍利,只恐自狐疑。
塔庙比摩尼,觉了不修持。
身中真舍利,只恐自狐疑。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四部分,名为“尊重正教分第十二”。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佛教的教义和修行展开。
首句“塔庙比摩尼”将佛塔与宝石(摩尼珠)相提并论,比喻佛法的珍贵和深入人心。摩尼珠在古代被视为象征智慧和光明的宝物,这里暗示佛法如同塔庙中的珍宝,值得人们顶礼膜拜和深入探索。
次句“觉了不修持”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即一旦认识到真理,就不需要通过传统的修行方式来维持或提升境界。这体现了佛教中“悟道即解脱”的理念。
第三句“身中真舍利”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舍利子是佛教中高僧死后留下的圣物,象征着他们的精神和智慧。此处将这种内在的智慧视为“真舍利”,表明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最后一句“只恐自狐疑”表达了对自我怀疑的警惕,提醒修行者要坚定信念,避免陷入自我疑惑的困境,只有去除杂念,才能真正体验到佛法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核心——觉悟与内在智慧的开发,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清晰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