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宿草也堪悲,白水青松好为谁。
排难祗今无籍福,论交自昔长袁丝。
刺留怀底都忘灭,膝炙车中不耐追。
莫怪书生偏钝直,君房未易许相知。
行过宿草也堪悲,白水青松好为谁。
排难祗今无籍福,论交自昔长袁丝。
刺留怀底都忘灭,膝炙车中不耐追。
莫怪书生偏钝直,君房未易许相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的《岁暮閒居十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行过宿草也堪悲”,诗人以“宿草”比喻逝去的时光,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哀伤之情。“白水青松好为谁”,接着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白水青松象征着高洁与宁静,然而在这样的美景面前,诗人却感到无人能欣赏或分享这份美好,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排难祗今无籍福,论交自昔长袁丝”,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他感叹如今已无处寻求庇护,昔日的交情如同细丝般脆弱,难以维系。
“刺留怀底都忘灭,膝炙车中不耐追”,诗人回忆起往日的友情,那些美好的记忆仿佛被遗忘,而想要找回那份温暖却难以实现。这里运用了“刺留”和“膝炙”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对旧日友情的怀念与追寻。
最后,“莫怪书生偏钝直,君房未易许相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示自己性格直率,可能因此难以得到某些人的理解或接纳。这里“君房”可能是指某位特定的朋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以及在世态炎凉中保持真我、追求真诚友谊的执着精神。
田家住在鄱湖侧,僻处湖乡廛市隔。
自言三世在此居,自幼何曾识宾客。
上官托宿叩我门,旋扫阶除已昏黑。
呼妇出门供水薪,童稚惊窜呼不得。
庭中爇火燎衣裳,厨下烧汤洗泥滓。
莫嫌窗户多风寒,剩把蚕筐障檐隙。
湖鱼旋网味差甘,粳米新炊饭少白。
今年秋旱田不收,无酒可沽君莫责。
明朝饭罢整行装,缓步从容莫匆迫。
门前有路到官陂,莫过横塘向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