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役役可哀怜,谁悟膏明取自煎。
花为可簪遭屈折,草因无用得新鲜。
分无求外时时乐,物不贪奇种种便。
从此闭门甘寂寞,一囊羞涩任无钱。
迷途役役可哀怜,谁悟膏明取自煎。
花为可簪遭屈折,草因无用得新鲜。
分无求外时时乐,物不贪奇种种便。
从此闭门甘寂寞,一囊羞涩任无钱。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寒家况味诗三首(其一)》描绘了主人公在困苦生活中的感慨。首句“迷途役役可哀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和迷茫,仿佛在人生的道路上疲于奔命,感到可怜。接着,“谁悟膏明取自煎”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如同珍贵的油脂需要熬炼才能获取,而自己却身处其中。
“花为可簪遭屈折,草因无用得新鲜”运用对比手法,花朵原本美丽,却因可供装饰而遭受摧残,而平凡的草因无用反而得以保全其鲜嫩,寓言式地揭示了世态炎凉。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思。
“分无求外时时乐,物不贪奇种种便”进一步阐述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外在的奢华,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即使寻常事物也能带来快乐。最后一句“从此闭门甘寂寞,一囊羞涩任无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愿意放弃世俗的追求,甘愿过清贫生活,即使囊中羞涩也无怨无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五年重宿此斋居,往事分明一感予。
坐久青毡回夜暖,话残红烛到更馀。
中堂谏议迎新主,西郭耆民指故墟。
因忆旧游杨翰长,摩挲三诵壁间书。
北堂五月薰风长,萱草花开金凤香。
儿郎再拜献春酒,花气欲透斑斓裳。
北堂十月霜回日,萱草根盘蛰龙密。
一笑当筵指旧丛,举头误认丹青笔。
老人八十真如仙,朱颜若共花争妍。
愿期百岁根无恙,一度花开胜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