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山初曙,云轻径半迷。
醉醒凭小槛,渔笛过桥西。
雨霁山初曙,云轻径半迷。
醉醒凭小槛,渔笛过桥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水画卷。首句“雨霁山初曙,云轻径半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后初晴、山色朦胧的景象,山在晨光中渐渐苏醒,云雾轻薄,小径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醉醒凭小槛,渔笛过桥西”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静谧的世界,诗人仿佛在酒醉之后,倚靠在栏杆上,远处传来悠扬的渔笛声,穿过桥西,增添了几分闲适与淡然。
第二部分的“标题:秫坡钓台渔矶寂寂隐仙踪,路转莺花更几重。十里水云飞不断,空教人忆钓丝风”,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意境。秫坡、钓台、渔矶,这些意象串联起一幅充满诗意的垂钓图景,隐含着仙人般的超脱与宁静。路径曲折,莺啼花开,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十里水云,连绵不绝,仿佛是自然界的壮丽画卷,让人不禁回忆起那悠然自得的钓鱼时光,心中涌动着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磊磊白石如□屯,苏诗说项石以尊。
我临定武寻遗迹,寒雅叫树山黄昏。
丹青思命传神手,塾师徒遇三家村。
规模才得具约略,若为祠宇若为门。
一峰已点长髭眼,三径应貌香光魂。
古屋萧萧阒以寂,疏松落落盘其根。
憩游为想韩苏躅,苔藓全蚀波涛痕。
由来忘筌乃近道,刻舟求者奚足论。
此物颇幸仇池石,至今安在高丽盆。
剪烛清吟参结习,地炉活火方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