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月落天欲曙,疏林滴露声如雨。
滚滚红流雾气深,隔岸菰蒲雁相语。
鸡鸣月落天欲曙,疏林滴露声如雨。
滚滚红流雾气深,隔岸菰蒲雁相语。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溪边行进时所见的宁静与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晨曦初照、万物复苏的画面。
首句“鸡鸣月落天欲曙”,以鸡鸣作为时间的标志,暗示着夜色渐退,黎明将至。月落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这句诗通过声音和视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由静入动、由暗转明的动态美。
接着,“疏林滴露声如雨”一句,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树林。清晨露珠从树叶上滴落的声音,被诗人巧妙地比喻为雨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种声音的描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营造了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清新气息。
“滚滚红流雾气深”则将视角拉近,描绘了溪水在晨光中泛起的红色波纹,与周围的雾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画面。这里的“红流”不仅指溪水的颜色,也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的感觉。
最后一句“隔岸菰蒲雁相语”,将目光投向对岸,菰蒲(一种水生植物)间,大雁相互交流。这一场景充满了自然和谐的气息,展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和谐共处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清晨溪边的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也蕴含了对生命、和谐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游子追险绝,造物秘灵境。
始下九仙麓,槛出书库顶。
诘曲席牛涔,溪回觉道永。
稍出石门隘,已怖风色猛。
湍瀑会群壑,硖角刷诸岭。
北汇二龙潭,上者为天井。
束练百丈悬,扶云双塔迥。
势挟河汉落,气浸毛发冷。
环峰作藻干,圆亭绝繘绠。
俯崖窥半壁,阴鉴洞内景。
相传是海眼,地底通溟涬。
有时沃骄阳,霖雨应祷请。
沈牲终不受,澹瀩涵宁静。
适来惊渊潜,殷雷晨一警。
岂谓感鬼神,兹游固多幸。
西晖余照曜,延伫惜俄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