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
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
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
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
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名为《胡笳十八拍》之《第四拍》。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远方家乡的怀念和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 这两句通过对远方山川和漫长道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山川路长"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痛,而"谁记得"则表现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受。"何处天涯是乡国?" 这个问题不仅是在询问归途的方向,更多的是在追寻心中那份难以忘怀的情愫。
"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外界变化的无感。"惊怖"暗示着诗人可能经历了一些让他精神受创的事情,而"不觉风霜损颜色"则是说,尽管外界的季节变换、天气冷酷都在削弱他的容颜,但他自己却浑然不觉,内心的痛苦已经超越了对外界感官的体验。
"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夜晚在梦中寻找故乡,但梦境模糊,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家乡的信息。"夜中归梦"展示出诗人对家的渴望,而"来又去"则是梦境的不稳定和不可捉摸,反映了现实中的无奈与失落。
"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 最后两句通过对胡天(边疆地区)和汉月(中原地区)的呼唤,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渴望。"漫漫胡天叫不闻" 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呼唤却得不到回响,而"明明汉月应相识" 则是在强调即便不能亲临,也希望能有某种方式与那边保持联系,或者是心灵上的沟通。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故土的不舍。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士子对于边塞生活的凄清与寂寞。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
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
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年过弱冠风尘里,常拟随师学鍊形。
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
棋于松底留残局,鹤向潭边退数翎。
便欲此居闲到老,先生何日下青冥。
兄弟飘零自长年,见君眉白转相怜。
清扬似玉须勤学,富贵由人不在天。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
林中若使题书信,但问漳滨访客船。
志在乘轩鸣玉珂,心期未快隐青萝。
广陵行路风尘合,城郭新秋砧杵多。
家山见初月,林壑悄无尘。
幽境此何夕,清光如为人。
潭空破镜入,风动翠蛾嚬。
会向琐窗望,追思伊洛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