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爨炊蜡代薪,贫家读书夜无灯。
案头寒雪三光白,欲益披卷未所能。
长绳难系青春日,功业良由勤苦得。
獬冠他日立朝端,寒士声名满邦国。
富贵爨炊蜡代薪,贫家读书夜无灯。
案头寒雪三光白,欲益披卷未所能。
长绳难系青春日,功业良由勤苦得。
獬冠他日立朝端,寒士声名满邦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社会对比图景。开篇即以“富贵爨炊蜡代薪,贫家读书夜无灯”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富裕家庭用蜡烛取暖,而贫穷之家连照明用的灯都没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对贫困学子的同情,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接着,“案头寒雪三光白,欲益披卷未所能”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严寒冬夜中的艰难处境。案头积雪反映了室内的寒冷,而“欲益披卷未所能”则表明了他虽然渴望继续阅读,但却因为缺乏光线和温暖而不得不暂时放弃。
诗中还有一种时间流逝与青春易逝的情感,“长绳难系青春日,功业良由勤苦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的珍惜以及对未来成就的渴望。长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青春日”则是宝贵而易逝的时光。这两句强调了通过勤奋和苦干才能获得成功的事业。
最后,“獬冠他日立朝端,寒士声名满邦国”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荣耀的憧憬。诗人希望有一天能戴上官帽(獬冠),在朝廷中占据高位,同时也期待着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能够获得声名远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贫困、冷暖和光明与黑暗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理想实现之间张力的一种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期待和希望,那就是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并且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