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高下自成围,处处人家白板扉。
榆荚杨花正无赖,等闲又欲送春归。
水村高下自成围,处处人家白板扉。
榆荚杨花正无赖,等闲又欲送春归。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晚春十二首之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水乡春景。首句“水村高下自成围”,展现出村庄依水而建,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一圈圈的景观。接着,“处处人家白板扉”进一步描绘了村民们简朴的生活,家家户户的门扉都是白色的木板,透出质朴的气息。
后两句“榆荚杨花正无赖,等闲又欲送春归”,运用拟人手法,将榆荚和杨花比作顽皮的孩子,它们在春天即将消逝之际,随意飘散,仿佛不耐烦地催促着春天的离去。这既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也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村的田园风光,通过榆荚杨花的意象,传递出晚春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绛雪堆云绿。倚朱栏、鸾飞凤舞,乱红如簇。
宫锦海沈肌理秀,极目明霞孤鹜。
对翠袖、天寒修竹。
轻露有情添泪眼,粲精神、娇醉薰华屋。
然宝篆,散清馥。江南到处多兰菊。
更海棠、贪睡未醒,漫山粗俗。
欲品此花为第一,真色生香俱足。
又只怕、惊人凡目。
把酒对花频管领,怕狂风骤雨难拘束。
拾碎玉,泛醽醁。
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
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洲。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