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岫当轩列翠光,高僧一衲万缘忘。
碧松影里地长润,白藕花中水亦香。
云自雨前生净石,鹤于钟后宿长廊。
游人恋此吟终日,盛暑楼台早有凉。
远岫当轩列翠光,高僧一衲万缘忘。
碧松影里地长润,白藕花中水亦香。
云自雨前生净石,鹤于钟后宿长廊。
游人恋此吟终日,盛暑楼台早有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林之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超脱世俗烦恼的向往。开篇“远岫当轩列翠光”一句,以宏伟的山势和绿意盎然的植被作为背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幽脱俗的世界。紧接着,“高僧一衲万缘忘”,则是对居住在此的高僧之德行的赞颂,表明他通过修佛达到了一种超脱世间万缕情丝的境界。
第三句“碧松影里地长润”继续描绘山林中的清新景象,而“白藕花中水亦香”,则是对水边白藕花之美丽和水质之清新的赞美,通过对自然细节的刻画,使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深切的情感。
第四句“云自雨前生净石”表达了一种自然界中天地交融、生生不息的意境,而“鹤于钟后宿长廊”,则是对寺院环境之静谧和神圣的描绘。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心境。
末两句“游人恋此吟终日”表达了游人对于这般景致的钟爱与留恋,而“盛暑楼台早有凉”,则是在炎热之中发现了一片清凉,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既美丽又超脱的山林佛寺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石桥之北凤城西,庄严净域开招提。
我来白昼考岁月,苔阶偶抚昔人碑。
石龟石柱出废址,如幻具足非然疑。
宝构珠缨悬日月,相好特表天人师。
戒坛左峙授摩羯,擘窠神迹辉云楣。
曲廊右转筑精舍,虽城市也而幽奇。
庭前倔强矗老干,摩挲不辨桐与桤。
轮囷盘郁戛霄汉,层层旌节排神芝。
白足僧人称铁树,木疏希见谁能知。
大椿散木此其类,名以不坏理亦宜。
很山千岁挺不朽,彼小隐耳奚堪题。
饱参佛定得如是,熟阅世道何纷兮。
天风为我吹万虑,童童盖下聊依迟。
同云一色难分叶,禁体苦吟雪非雪。
背触如参竹篦子,欧令苏传两奇绝。
蝗深可卜田火除,心喜应教屐齿折。
况复督亢旧膏腴,恰似蓝田未堙灭。
梁王已命兔园宴,杜老那擅鲸鱼掣。
凭舆揽结吟兴飞,拈须何虑冰花缬。
十馀字耳乃区区,不因步韵宜避屑。
却忆澄海禁水部,倡和豪情岩电瞥。
试看滕六御风行,彼则有言可无说。
独怜呵冻赓吟者,毳衣布帐寒如铁。
野艇不须收,烟波任拍浮。
得诗缘即景,适性且随流。
山泉雨后生,飞下白云横。
留得匡庐意,青莲策杖行。
凭栏聊极目,灌木绿阴稠。
寄语披蓑者,源中可放舟。
山势倏断续,云容镇滃浮。
漫嫌沙水浅,且自泊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