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午火云起,三边且炎蒸。
薄暮亦烦倦,池亭试閒登。
须臾山风来,襟怀爽如冰。
轻罗不可试,重衣更须增。
步还坐中堂,萧然一青灯。
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
卓午火云起,三边且炎蒸。
薄暮亦烦倦,池亭试閒登。
须臾山风来,襟怀爽如冰。
轻罗不可试,重衣更须增。
步还坐中堂,萧然一青灯。
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六月九日云中行台池亭偶成》描绘了夏日炎炎的场景。首句“卓午火云起,三边且炎蒸”生动地展现了正午时分烈日高照,热浪滚滚的情景,仿佛火云笼罩大地。接着,“薄暮亦烦倦,池亭试閒登”写诗人因炎热而感到疲倦,于是选择傍晚时分来到池亭稍作休息。
“须臾山风来,襟怀爽如冰”描绘了片刻间山风带来的清凉,让人心情舒畅,如同置身于冰凉之中。然而,诗人并未贪图一时之快,意识到天气变化,轻罗不再适用,需要增加衣物保暖。“步还坐中堂,萧然一青灯”则描绘了诗人回到室内,独自坐在明亮的青灯下,心境显得宁静而深沉。
最后两句“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诗人由眼前景象引发感慨,认识到自然规律与人应顺应的道理,借此自我警醒,明白要适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整首诗通过夏日炎炎与片刻清凉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竹篱茆舍,底是藏春处。
玉蓓锁檀心,带黄昏、轻烟细雨。
神清骨莹,端似雪堂仙,临岁晚,傲寒威,寂寞江村住。
琼林阆苑,有信终归去。
冷暖笑凡情,辨南枝、北枝几许。
灵芳绝艳,知肯为谁容,东阁里,西湖畔,总与花为主。
岁寒辽邈,望断江南信。
墙外一枝斜,对兰堂、绮罗隐映。
水清月淡,疑是寿阳妆,烟浪急,小桥横,点点疏清影。
天姿潇洒,不减瑶台韵。
占断玉楼春,被松筠、笑他孤冷。
幽人何在,无处觅馀寒,疏雨过,泪痕深,枉了衷肠恨。
孤村冬杪,有景真堪画。
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
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
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
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
东风翦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
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
一点麝脐香,恼著人、多多少少。
月斜门掩,消损怕黄昏,清影乱,翠帏深,且喜归来早。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
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
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断肠。
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
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
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